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調的意思、不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調的解釋

(1).不協調。《漢書·元帝紀》:“陰陽不調,黎民饑寒。”《後漢書·章帝紀》:“比年陰陽不調,饑饉屢臻。”

(2).特指音調不和諧。《韓非子·難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弄不明, 中期 之任也。”《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3).與人合不來。《楚辭·東方朔<七谏·謬谏>》:“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王逸 注:“調,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見憎於衆也。”

(1).未得升遷。《漢書·張安世傳》:“有郎功高不調。” 顔師古 注:“調,選也。”

(2).猶言不才。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時京城不調少年相效,謂之拍彈。” 宋 王禹偁 《謝賜侄男大理評事表》:“伏以法寺美官,聖朝好爵,凡雲選授,必擇器能。豈期不調之材,遽忝起家之命。” 宋 範仲淹 《與中舍書》:“如子弟不調,或在襄邑作過逃來,即發遣他去,恐相負累,請仔細相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調"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典雅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本義:不協調、不和諧

指事物之間配合失當或音律不合。此義項源自古代音樂理論,後引申至人際關系或自然現象的描述。

出處:

《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945頁)收錄該義項,例證引《後漢書·劉恺傳》:“政事不調。”

《說文解字注》釋“調”為“和也”,反向推導“不調”即失和狀态。

二、引申義:未獲升遷(官職)

特指古代官員未被調任新職,隱含仕途停滞之意。此用法具鮮明曆史語境特征。

出處:

《漢書·循吏傳》顔師古注:“不調者,不見轉遷也。”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将此列為獨立義項,引《論衡·累害》用例佐證。

三、中醫術語:生理機能失衡

傳統醫學中指人體氣血、陰陽失調導緻的病理狀态,現代仍用于中醫診斷表述。

出處:

《黃帝内經·素問》“血氣不和,百病乃變”為理論源頭,《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明确将“髒腑不調”列為症候術語。


現代常用提示:

當代使用多取第一義項,如“琴瑟不調”形容樂器失準或夫妻不和,“氣候不調”指生态失衡。後兩義項多見于古籍研究或專業領域。建議依據上下文精準選用義項以符合現代漢語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不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不協調
    多指自然或社會狀态的失衡。例如《漢書·元帝紀》提到“陰陽不調,黎民饑寒”,描述自然規律失調導緻民生困苦;《後漢書·章帝紀》中“比年陰陽不調”進一步強調這種不協調的持續性。

  2. 音調不和諧
    特指音樂或聲音的失調。《韓非子·難三》以琴瑟“弦不調”比喻樂器音準問題;《漢書·董仲舒傳》則用“琴瑟不調”引申為需徹底調整的治理問題。

  3. 人際關系不合
    形容與人相處不融洽。《楚辭·七谏·謬谏》中“恐操行之不調”即表達因行為不合世俗而被排斥的擔憂。


二、擴展含義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不調”常與具體名詞搭配,如“月經不調”(生理周期紊亂),或“供求不調”(經濟失衡)等,均延續“不協調”的核心語義。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按節拔軍背褡子賓祭參互孱僮酬賓出兵撮科打哄大插屏戴發含牙電烤箱調玉燭鬥歌笃論高言蠹心凡耳藩衛廢去否則凫飛拱枓功化襘結過瞞和鼎淮河混紡賈鵩降割疾便靜算金絲猴紀善計數器課程況古坤角兒累積傫然離遣陸掠鹿甒冥曹牟麥锵锵栖遁佉倉仁隱軟琅珰三請諸葛亮散摅深居數詞順風扯帆碳素鋼饕餮之徒跳腳舞剔燈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