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秋冬的物候。 南朝 梁 陸倕 《以詩代書别後寄贈》:“江關寒事早,夜露傷秋草。” 唐 王昌齡 《秋山寄陳谠言》詩:“巖間寒事早,衆山木已黃。” 清 曹寅 《過沂水有懷芷園弟》詩:“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西風正驅雁,回首益躊躇。”
(2).過冬之事。 唐 杜甫 《小園》詩:“問俗營寒事,将詩待物華。” 仇兆鳌 注:“寒事,禦寒之事。” 唐 無名氏 《朝元閣賦》:“每歲農務隙,寒事興。”
“寒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與秋冬季節相關的自然現象或氣候特征,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描述季節變化。例如:
指為抵禦寒冷所做的準備或冬季的日常事務,具有生活實用性。例如:
該詞多用于古詩文,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可通過具體語境理解其雙關性。例如“寒事飒高秋”(杜甫《村雨》)既指秋景蕭索,也隱含對季節更替的感慨。
寒事是一個詞語,由寒和事兩個字組成。
寒(hán)這個字,是一個形聲字,它的構成部分是從宀部,并且讀音為hán。它的基本意思是寒冷、冷凍的意思。
事(shì)這個字,是一個形聲字,它的構成部分是從亻部,也就是人,另外一個部分是寸。它的基本意思是事情、事務。
寒事的意思是指寒冷的事情,寒冷的事務。
寒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例如《紅樓夢》中有一句話:“時人有言道:‘生死有命,富貴由天。寒門之子,貴而多舌者,非所望也。’”其中的寒門之子就指的是出身寒門的人,而寒門之子的寒事也就指的是寒門子弟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困境。
關于寒事的繁體字寫法是寒事,沒有什麼變化。
古時候寒事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差異。
一些與寒事相關的例句有:
1. 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我隻想待在家裡,不去做任何寒事。
2. 面對寒事,我們需要勇氣和毅力。
寒事的組詞可以是:寒冷、寒夜、寒風。
寒事的近義詞有:問題、困境。
寒事的反義詞有:熱鬧、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