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晩唐的意思、晩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晩唐的解釋

舊時對唐詩的分期,有初﹑盛﹑中﹑晩四期,大和(公元827年)以後為晩唐。也有僅分初﹑盛﹑晩三期的,以元和(公元806年)以後為晩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晩唐(亦作“晚唐”)是中國曆史分期中唐代的最後一個階段,其含義可從曆史、文學、社會三個維度理解:


一、曆史分期定義

指唐朝由衰轉亡的末期,時間跨度約為公元836年至907年。此時期以“甘露之變”(835年)後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加劇為标志,至朱溫篡唐建立後梁結束。政治腐敗與民變頻發(如黃巢起義)是其主要特征。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晚唐”詞條。


二、文學史的核心内涵

在文學語境中,“晚唐”特指公元9世紀中葉至唐亡的詩歌創作時期,代表詩人包括:

  1. 李商隱、杜牧:世稱“小李杜”,以婉約深沉的詠史詩、無題詩著稱,如李商隱《錦瑟》、杜牧《泊秦淮》。
  2. 溫庭筠、韋莊:開創花間詞風,推動詞體發展。

    此階段詩歌風格趨于含蓄隱晦、感傷頹靡,與盛唐的雄渾、中唐的寫實形成對比。

    來源:《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卷第七章。


三、社會文化特征

晚唐社會呈現矛盾激化與文化轉型的雙重性:


四、學術界定争議

學界對晚唐起始時間尚有分歧:


“晩唐”既是曆史斷代概念,也是文學風格符號,承載着帝國衰亡的悲情與藝術精緻的巅峰雙重意象。其定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但核心始終指向唐代最後七十年的政治崩解與文化蛻變。

網絡擴展解釋

“晩唐”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既指唐詩分期的文學概念,也涉及曆史時期的劃分:

一、文學分期

  1. 四期分法
    将唐詩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晩唐四期,晩唐通常指唐文宗大和年間(公元827年)至唐朝滅亡(907年)。

  2. 三期分法
    部分學者僅分初唐、盛唐、晩唐三期,晩唐則從唐憲宗元和年間(806年)開始。

二、曆史時期

曆史學中的“晩唐”一般指唐朝末期,具體有兩種界定:

三、晩唐特征

  1. 政治動蕩
    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農民起義(如黃巢起義)頻發,中央集權名存實亡。

  2. 經濟與文化

    • 北方戰亂導緻經濟衰退,南方相對穩定,手工業(造船、絲織)和商貿興盛。
    • 文學上以“傷感文化”為特色,代表詩人包括杜牧、李商隱等,作品多反映時代憂思。
  3. 文學風格
    晩唐詩風趨于纖巧秾麗,與盛唐的雄渾開闊形成對比。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晩唐”的文學分期與曆史分期不完全重合。文學分期更側重詩歌風格的演變,而曆史分期強調政治社會變遷。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如永貞革新、唐诏之戰),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眷百稱薄透鏡必先不極朝采徹身楚炬厝疑丹青竹盜粜發蒙啟蔽枎栘府宅貫類紅綸話次滑吏花門會次渾人甲萬繼塵粳稻灸治及晬絕世佳人具理客賦贶臨枯籬楞楞蓮華世界連山排海靈飛淩塊面面相觑免俗木客詩恁約棚長缥眇品核辟脅清澹栖情人才庫勢成騎虎手腕收要贖銅司市隨才器使所羅門群島談虎色變土塍挽世屋舍無已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