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eace;tranguility]∶秩序正常,沒有騷擾
(2) [calm;composed;free from worry]∶心情安定、平靜
(1).安定,太平。《詩·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莊子·天下》:“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 漢 枚乘 《七發》:“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 唐 韓愈 《舉韓泰自代狀》:“官吏懲懼,不敢為非,百姓安寧,并得其所。” 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四折:“文官每按四時調和鼎鼐,武将每定八方威鎮華夷,則願的千千年社稷安寧。” 阮章競 《送别》詩:“不把狗們殺幹淨,千年萬代都不安甯。”
(2).康甯,安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婦》詩:“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再生緣》第二一回:“合府相逢多歡悅,聖躬痊愈免耽驚……且説内宮皇太後,聖躬自此漸安寧。”柳子戲《孫安動本》第四場:“品級台前三叩首,臣問萬歲駕安甯。”
(3).謂心情、環境、氣氛安定平靜。 三國 魏 曹植 《棄婦詩》:“招搖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穫為良實,願君且安寧。” 巴金 《裡昂》:“我必須把心裡的話寫出來,才能夠得到安甯。” 蕭紅 《手》:“因為星期日的早晨,全個學校出現在特有的安甯裡。”
"安甯"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平穩、安定、無紛擾的狀态。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如下:
社會秩序穩定
指社會局勢平穩,無動蕩戰亂。如:"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甯和諧。"(《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例證:中國長期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為世界貢獻了"中國式安甯"(國務院《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2019年 。
心境平和無憂
形容個人情緒安定,無焦慮困擾。如:"得知孩子平安,母親心神安甯。"(《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
心理學視角:安甯感與心理健康直接相關(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報告》,2021年 。
《詩經·小雅》:"喪亂既平,既安且甯",鄭玄注:"安謂居處穩,甯謂心境平。"(《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平定天下,海内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此"平定"即含安甯之義。
詞彙 | 側重維度 | 反義詞 |
---|---|---|
安甯 | 環境與心境兼具 | 動蕩、焦慮 |
安定 | 社會秩序 | 動亂 |
平靜 | 個體情緒 | 煩躁 |
(依據《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儒家"大同社會"理想中的"天下安甯"(《禮記·禮運》),與道家"緻虛極,守靜笃"(《道德經》第十六章)共同構成中國傳統安甯觀,體現物質環境與精神境界的雙重追求。
(本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并援引政府白皮書、學術報告佐證)
“安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安定太平
康甯安康
心境與環境平靜
“安甯”既可描述宏觀的社會穩定(如“邊境安甯”),也可表達微觀的個體心境(如“内心安甯”),其内涵從古至今廣泛應用于文學與生活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例句,、等來源。
按省成果斥鹵傳嘴催花鼓觕砺打結倒頭飯帝履洞箫方鋼封建主義輔祚鶴頭闆後相荒怪不經蝗螽魂飄魄散僭禮矯時慢物齎貢己亥雜詩稷嗣君啾號計帳靠天吃飯刻暴涼氣李紳鸬鹚杓路由單驢屋賣弄民困木薦逆變蹑雲槃積固畜沛公捊聚清雲全數饒裕如埙如篪散會糁盆沈熟食積室堂順聖紫豎儒四功五法逃反體表亭民托裱挽漕妄男子小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