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鶴版。《隋書·百官志上》:“若勑可,則付選,更色别,量貴賤,内外分之,隨才補用。以黃紙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而典以名帖鶴頭闆。整威儀,送往得官之家。”參見“ 鶴版 ”。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考證,“鶴頭闆”是一個古代文書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用于記錄官員任命信息的專用文書闆,又稱“鶴版”或“鶴闆”。其名稱來源于文書上裝飾的鶴頭圖案,象征吉祥與官場威儀。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隋書·百官志上》,記載隋朝官員選拔流程:“以黃紙錄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而典以名帖鶴頭闆。” 說明當時朝廷用黃紙記錄獲任官員姓名,經集體籤署後,将名單粘貼于鶴頭闆上,作為正式任命的憑證。
三、相關文獻特征
注:由于該詞屬古代職官術語,現代已無實際使用場景,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更多完整考證可參考《隋書》原文及《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鶴頭闆,又稱“鶴曲闆”,是指古代使用鶴頭形狀做成的一種樂器,屬于土族(土家族)的傳統樂器之一。
鶴頭闆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鳥(鳥字旁)和闆,其筆畫數為11畫。
鶴頭闆源于中國西南地區,主要流行于四川、雲南等地的土家族,被視為其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鶴頭闆(繁體字)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鶴頭闆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手上拿着一隻鶴頭闆,輕輕敲擊着,發出悅耳動聽的音樂。
常見的組詞有:鶴頭、鶴曲、曲闆。
鶴頭闆的近義詞并不是很常見,因為它是一款獨特的樂器,很難找到具有完全相似功能的其他樂器。
鶴頭闆的反義詞也較為罕見,因為反義詞需要具備相反含義的詞語,而鶴頭闆屬于特定的樂器,沒有直接的反義詞可以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