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聳入雲。 宋 袁褧 《楓窗小牍》卷上:“ 汴京 故宮,躡雲蔽日,常在夢寐,稍能記憶。”
(2).騰雲。 晉 葛洪 《神仙傳·劉根》:“仙道有昇天躡雲者。” 宋 蘇轼 《武昌鋼劍歌》:“雨餘 江 清風卷沙,雷公躡雲捕黃蛇。” 清 張景崧 《晚渡平望湖同舟話舊》詩:“空江鴉散遙衝霧,絶巘樵歸盡躡雲。”
“蹑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niè yún,其含義主要有兩個層面,且常見于古詩文或典籍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高聳入雲
形容物體(如山峰、建築等)極為高峻,仿佛直插雲霄。
例如宋代袁褧《楓窗小牍》中提到:“汴京故宮,躡雲蔽日”,描述宮殿高聳入雲、遮蔽陽光的景象。
騰雲
指騰空駕雲,多用于描寫仙人或神話中的飛行姿态,也引申為超凡脫俗的意境。
如蘇轼《武昌銅劍歌》中“雷公躡雲捕黃蛇”,以“躡雲”形容雷神騰雲駕霧的動态。
古文用例:
晉代葛洪《神仙傳·劉根》提到“仙道有昇天躡雲者”,強調仙家騰雲的能力。
詩詞意象:
清代張景崧《晚渡平望湖同舟話舊》中“絕巘樵歸盡躡雲”,以“躡雲”比喻樵夫歸途仿佛踏雲而行,營造出空靈意境。
“蹑雲”兼具具象(高聳入雲)與抽象(騰雲駕霧)的雙重含義,是漢語中富有畫面感的詞彙,尤其適合描繪壯麗景色或奇幻場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典籍出處,可參考《楓窗小牍》《神仙傳》等文獻。
《蹑雲》這個詞的意思是“行走于雲上”。蹑(niè)的意思是輕輕地踏、行走,雲(yún)指的是天空中的雲朵。
《蹑雲》這個詞由“走”部首和“二”兩筆組成。
《蹑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衛青王鴻列傳》中,形容衛青和王鴻駕着神奇的寶劍在天空中飛行。
《蹑雲》的繁體寫法是“躡雲”。躡(niè)是指行走、跟蹤,雲(yún)是指雲朵。
古時候漢字寫作“蹑雲”,字形形象地描繪了人們輕輕地踏在雲上行走的情景。
1. 風一陣吹過,他蹑雲而行,消失在遠方。
2. 在那神秘的山間,可見有人蹑雲而上,似乎在追逐什麼。
蹑影、蹑步、蹑足、蹑手蹑腳
飄然、飄逸、飛翔、徜徉
執着、笨拙、鬥志揚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