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紳的意思、李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紳的解釋

李紳(772-846) : 唐代詩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縣(今安徽亳州市),後遷居無錫(今屬江蘇)。元和年間進士。曆任校書郎、翰林學士。因事遭貶谪。後拜相,又出為淮南節度使。為新樂府運動參加者。《憫農》詩二首較有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著名詩人、政治家,以新樂府詩創作和憫農詩聞名于世。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其生平及文學地位:


一、生平與官職

李紳祖籍亳州谯縣(今安徽亳州),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曆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淮南節度使等職,晚年官至尚書右仆射,封趙國公。其政治生涯貫穿中唐,曾參與“牛李黨争”,屬李德裕一派。《舊唐書·李紳傳》載其“短小精悍,號‘短李’”,以剛直敢言著稱 。


二、文學地位與代表作

  1. 新樂府運動先驅

    與元稹、白居易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直接啟發元白創作,白居易稱其“雅有所謂,不虛為文” 。

  2. 《憫農二首》

    代表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凝練語言揭露社會矛盾,入選《全唐詩》卷483,被譽為“中唐現實主義詩歌典範” 。清代沈德潛評:“二十字寫出民生疾苦,力透紙背。”(《唐詩别裁》)


三、漢語詞典釋義要點

據《漢語大詞典》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四、曆史評價

  1. 政治争議

    《資治通鑒》指其晚年卷入“吳湘案”,但後世學者多認為系黨争誣陷(岑仲勉《隋唐史》)。

  2. 文學影響

    明代胡震亨稱其詩“意态沉著,開晚唐風氣”(《唐音癸籤》),《憫農》更被編入現代中小學教材,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符號。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李紳”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與名字含義

“李紳”是一個人名,由姓氏“李”和名字“紳”組成:


二、人物生平與成就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著名詩人、政治家:

  1. 出身與籍貫

    • 祖籍亳州谯縣(今安徽亳州),生于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
    • 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李敬玄為唐高宗時期宰相。
  2. 仕途經曆

    • 元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曆任校書郎、翰林學士、淮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宰相(尚書右仆射)。
    • 因卷入牛李黨争,晚年被貶為端州司馬,後複起用。
  3. 文學貢獻

    • 新樂府運動核心人物:與白居易、元稹共同推動新樂府詩創作,關注社會現實。
    • 代表作《憫農》二首: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以簡練語言揭露社會矛盾,成為傳世名篇。

三、曆史評價與争議


四、相關擴展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詩文網、人物傳記等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處按壓逼懼冰縠粃僻巢書城市之光純狐楚骓丹禁丹鉛點的丁氏粟洞貫敦品二更發擂翻覆蜚廉蟲赴死如歸更人工業生産體系光豔汩陳灰火江曆建功立業積囤揭帝金紫銀青軍牒麟駕籠藩路半露英麥冬馬口柴民安國泰闵悔木紀烹銀強身傾附乞援勸農使榮達砂金上操舍本從末聲利示儆識時務水浸老鼠瑣末駝鹿突煙危溜無我效誠遐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