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計帳的意思、計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計帳的解釋

(1).古代州郡計吏用于登記、上報人事、戶口、賦稅等的帳冊。《周書·蘇綽傳》:“其牧守令長,非通六條及計帳者,不得居官。”《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五年》:“辛未, 李崧 奏:‘諸州倉糧於計帳之外,所餘頗多。’” 胡三省 注:“計帳,謂歲計其數造帳以申三司者。”《金史·食貨志一》:“凡戶口計帳,三年一籍。”

(2).計算帳目。 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居家手不識握筭計帳之具,口不問錢米盈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計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沿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核算、登記財務或事務的簿冊”。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包含以下釋義:

  1. 基本釋義

    指對財物、收支等事項進行系統性記錄與核算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及民間財務管理。例如《周禮·天官》中記載的“歲終則令羣吏正歲會,月終則令正月要”,體現了早期計帳制度的雛形。

  2. 曆史演變

    唐代文獻《唐六典》将“計帳”定義為地方官府每年上報的戶籍與賦稅統計簿冊,需包含人口、田地、稅收等數據,作為中央財政規劃的依據。這一用法延續至宋元時期,後逐漸被“賬簿”“冊籍”等詞替代。

  3.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計帳”多指個人或企業對日常收支的詳細記錄,強調過程的規範性與準确性。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通過簿記方法對經濟活動的分類登記”。

  4. 相關詞組

    • 計帳制度:古代官府管理財政的登記體系;
    • 計帳文書:記錄核算結果的正式文件;
    • 月計歲會:源自《周禮》,指按月統計、按年彙總的計帳方法。

(注:受平台限制,本文未添加外部鍊接,引用來源為《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唐六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計帳”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行政含義

  1. 登記與上報的賬冊
    指古代州郡計吏用于記錄、上報人事、戶口、賦稅等信息的官方賬冊。例如《周書·蘇綽傳》提到,地方官員需精通“計帳”才能任職。這類賬冊是戶籍管理的基礎,需定期編造并上報至中央機構(如唐代的尚書省)。

  2. 制度功能
    作為賦稅征收和人口統計的依據,如《資治通鑒》記載,計帳需詳細記錄糧食儲備等數據,并提交至三司(財政機構)。

二、現代通用含義

  1. 計算賬目
    指日常的財務結算行為,如店鋪收支記錄(例:“有空到店裡幫我計帳”)。這一用法與“記賬”相近,但現代更常用“記賬”一詞,強調通過複式記賬法系統記錄經濟業務。

三、辨析與演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戶籍制度或現代會計方法,可參考《新唐書·食貨志》或會計學基礎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澒報可布被草鬥長逵常期代位逮至大郡單幫道徑典統帝唐鳳戢奮勇争先賦歸田宮樓拱揖指撝沽名吊譽河清海晏嘩動宦夫黃扉湖北大鼓介潭機駭金筋進賢星座急切擊中寬褪樂亭調砻刻盧旺達篾席密謀慕聲鵬蜩蒲蘆氣鼓鼔欺狂犬牙盤石取貸驅瘧染紙乳化扇赫生藏刷卷蜀魂水犀手肆任添丁彤珠完節威烈先次相仿磍碬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