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暴的意思、刻暴的詳細解釋
刻暴的解釋
刻毒暴戾。《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論》:“ 吳起 説 武侯 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 楚 ,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阿利 性尤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并築之。”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部刺史》:“煩擾刻暴,剝削黎元,為百姓所疾。”
詞語分解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網絡擴展解釋
“刻暴”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性格或行為上的刻毒暴戾,強調既刻薄又殘暴的雙重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形容為人苛刻、手段毒辣且性情兇殘,常用于貶義語境。
- 字義拆解:
- 刻:本義為雕刻,引申為刻薄、嚴苛(如“尖刻”“苛刻”)。
- 暴:讀作“bào”時,指殘暴、急躁(如“暴虐”“暴躁”)。
古籍用例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論》提到吳起在楚國推行政策時“以刻暴少恩亡其軀”,說明其因嚴酷寡恩招緻殺身之禍。
-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描述工匠阿利“殘忍刻暴”,為築城不達标而殺害工人,體現手段的極端嚴酷。
使用語境
- 人物評價:多用于批評統治者、官吏或性格極端者,如“刻暴少恩”“煩擾刻暴”。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注意
該詞帶有強烈貶義,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擴展用法,可參考《史記》《晉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暴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刻暴這個詞是漢語詞彙,意思是尖銳兇猛、兇暴殘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刻 (刀刂 + 各)
暴 (日暮 + 卩)
來源
刻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最早出現在《韓非子·解老》這本書中。在該書中,刻暴一詞被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兇狠殘暴。
繁體
刻暴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刻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刻暴這個詞的基本形态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的外表溫和,但内心卻刻暴無比。
2. 那匹野馬刻暴地猛沖向人群。
組詞
刻意、刻苦、兇暴、殘忍
近義詞
兇殘、殘暴、暴戾、狠辣
反義詞
仁慈、溫和、和善、溫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