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齎貢的意思、齎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齎貢的解釋

持贈貢奉。 宋 梅堯臣 《鴨腳子》詩:“千裡競齎貢,何異貴争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齎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攜帶貢品進獻”,多用于描述諸侯、使節向君主或中央政權履行朝貢義務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的釋義,該詞可拆解為兩部分:

  1. “齎”(jī):本義為“持送、攜帶”,《說文解字》釋為“持遺也”,即攜帶物品贈予他人。
  2. “貢”:指臣民或藩屬向統治者進獻物品,如《尚書·禹貢》記載的九州貢賦制度。

在曆史文獻中,“齎貢”常見于外交與禮儀場景,例如《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域諸國“齎貢珍寶,以通漢使”,體現其政治臣服與經濟交流的雙重意義。該詞的使用嚴格遵循古代禮制,強調進獻行為的規範性與儀式性。

需要注意的是,“齎貢”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字形易與“赍(jī)貢”混淆。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2014年版)第832頁對“齎”字的詳注,或比對《周禮·秋官·小行人》中“合六币,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等禮儀記載,理解其文化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齎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 gòng,由“齎”和“貢”兩個部分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齎:同“赍”,意為“持、攜帶”。
    • 貢:指臣民或屬國向君主進獻物品,如貢品;也可指選拔人才(如“貢生”)或用作姓氏。
      因此,“齎貢”整體意為“持贈貢奉”,即攜帶禮物進獻。
  2. 文獻用例
    宋代梅堯臣在《鴨腳子》詩中寫道:“千裡競齎貢,何異貴争啑。”,描述了各地競相進貢的情景,暗含對權貴争奪的諷喻。

  3. 相關擴展

    • 古代貢品制度:周代有“九貢”分類(如提到的“斿貢”為珠玉或羽毛),但“齎貢”更側重“攜帶進獻”的動作,而非特定貢品類别。
    • 字形與通假:“齎”是“赍”的異體字,兩者可通用,均表“持物贈予”之意。
  4. 現代使用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極少出現,多用于研究古代禮儀或文獻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詞彙(如“軄貢”“賝貢”),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個字白圜報亭不常滄浪老人脣敝舌腐辭對翠蠟丹士蹈儛颠迷繙讨發脫豐神綽約風文丱女瑰辭鬼精靈駭亂函受呴沫歡柔虎皮宣奸利轎封計出無聊雞内金金戈鐵甲擊退霁岫開晦口岸口淡寬帶枯查籮鬥莫此為甚甯王擰性奴材貧索品題釺撥千丁挈維豈奈清皎清邃權詐扇傘厮舍竦桀酸味隨岚踏竿投獻外骨我人五惡閑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