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指大規模興兵打仗,後亦指動用很多人力去做某件事,多含有小題大作的意思。《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小人到有一計在此,不消勞師動衆,教他一個也逃不脫。”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時舉朝不知 準噶爾 内亂,狃於辛亥敗兵之事,不願勞師動衆。” 艾蕪 《百煉成鋼》第八章:“我看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用不着勞師動衆。”
“勞師動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áo shī dòng zhò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成語從軍事場景演化而來,核心含義是“過度動用人力或資源”,使用時需注意其貶義傾向。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封神演義》《紅樓夢》等文獻。
《勞師動衆》是一個成語,指人們協力工作或集結人力進行某項任務。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包括“勞”、“師”和“動衆”。下面是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勞”字的部首是“力”,它的筆畫數為7。 - “師”字的部首是“巾”,它的筆畫數為9。 - “動”字的部首是“力”,它的筆畫數為6。 - “衆”字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為6。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十二年》:宋國的襄公要和晉國作戰,于是就動員了兵力,人山人海,人潮洶湧,力量巨大,從而産生了“勞師動衆”這個成語。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成語也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關于《勞師動衆》的例句:
- 為了建設新的大橋,整個城市的人都勞師動衆。 - 在救災行動中,志願者們勞師動衆,搶救被困的人們。 - 這個項目需要衆多的人力,我們必須勞師動衆。
一些相關的詞彙和成語:
- 組詞:勞力、動人、師生、衆多 - 近義詞: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滿為患 - 反義詞:無人問津、人聲鼎沸、一人獨負重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