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誓言的意思、誓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誓言的解釋

(1).誓師時所說的話。《書·湯誓》:“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孔 傳:“不用命。” 唐 韓愈 《複志賦》:“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訟以成章。” 劉白羽 《火光在前》第十章:“這戰前的鐵石誓言是十分激動人心的。”

(2).相互約定的話。《戰國策·趙策四》:“王曰:‘子勉行矣,寡人與子有誓言矣。’” 明 劉基 《春秋明經·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 鄭伯 果合 紀 魯 而戰 齊 衛 ,明年 齊 衛 又聽 宋 人之言而伐 鄭 ,誓言果足恃乎!”

(3).約誓;以言相約。《史記·鄭世家》:“於是 莊公 遷其母 武姜 於 城潁 ,誓言曰:‘不至黃泉,毋相見也!’” 唐 韓愈 《送區冊序》:“有 區生 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來。” 唐 柳宗元 《祭六伯母文》:“幼6*女號戀,誓言固之,仁賢見容,曲遂其私。”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誓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誓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拼音為shì yán,指通過鄭重宣告表達決心或承諾的話語,常見于宣誓、誓師、約定等場景。其核心内涵是通過語言形式強化約束力。

二、具體含義解析

  1. 曆史軍事場景
    最初指誓師時所說的話,如《尚書·湯誓》中商湯讨伐夏桀前的動員宣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

  2. 鄭重承諾
    廣義上指宣誓、發誓時說的話,如入黨誓詞、婚禮誓言等,具有儀式感和約束性。

  3. 相互約定
    可表示雙方共同約定的語言,如《戰國策》中趙王與臣子的盟約:“寡人與子有誓言矣”。

  4. 自我約束
    與“諾言”不同,誓言更強調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如“立誓終身不娶”。

三、語言對比

四、使用場景

常見于莊重場合:軍事行動、政治宣誓(如總統就職)、宗教儀式、婚慶典禮等,體現承諾的嚴肅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誓言

誓言是指宣誓、保證或發誓的言辭。在人們的生活中,誓言常常被用于表示決心、承諾或許諾,并且具有莊重和神聖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詞語「誓言」由「言」和「訁」兩個部首組成,可以拆分為7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誓言」一詞來源于《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誓言」的「言」部也可以寫作「訁」,例如「誓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誓」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字中的「誓」由「言」和「帀」兩部分構成,帀表示頭部,表示思考後發出的言辭。

例句

1. 他發表了一個莊重的誓言,表示要堅守自己的諾言。

2. 這是一份對祖國的誓言,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捍衛她的利益。

組詞

宣誓、發誓、誓約、誓詞、宣示、許諾

近義詞

許諾、保證、宣言

反義詞

食言、背信棄義、無信無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