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鼍皷的意思、鼍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鼍皷的解釋

見“ 鼉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鼍皷”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現通常寫作“鼍鼓”,其含義可拆解如下:

  1. 字義解析

    • 鼍(tuó):指揚子鳄,又稱鼍龍,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鳄類,古代文獻常用此字。
    • 皷(gǔ):為“鼓”的異體字,指打擊樂器。古時“皷”與“鼓”通用,如《說文解字》中“鼓”的篆書即寫作“皷”。
  2. 詞義解釋 “鼍鼓”字面意為用鼍皮蒙制的鼓。古代揚子鳄皮堅韌,適合制鼓,《詩經·大雅·靈台》中“鼍鼓逢逢”即描述其聲響渾厚,用于宮廷禮儀或軍事儀式。

  3. 文化意義 鼍鼓在古代象征權力與威嚴,多用于祭祀、慶典或戰場助威。其聲響也被認為有驅邪作用,如《禮記》記載鼍鼓用于“逐疫”儀式。

  4. 現代關聯 現今揚子鳄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鼍鼓制法已失傳,但該詞仍見于文學典故,如郭沫若《棠棣之花》中借“鼍鼓”渲染曆史氛圍。

“鼍皷/鼍鼓”是古代以揚子鳄皮制作的禮樂用鼓,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體現了先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及禮樂制度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鼍皷的意思

《鼍皷》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種傳統的打擊樂器。在古代,鼍皷是一種由動物皮革制成的鼓,常用于軍隊和慶祝活動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拼音順序,可将鼍皷拆分為部首鼠(shǔ)和部首皮(pí)。根據筆畫數,鼍皷共有13畫。

來源和繁體

《鼍皷》最早出現于《詩經·小雅·鼓鐘》篇,形容了鼓聲激昂,鼓點高亢的場景。這個詞語在古代中文中的拼音為túgǔ。在繁體中文中,鼍皷通常被寫作「鼃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鼍皷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為「鼃鼓」,鼓部下方有一個「鼃」字旁,表示樂器為一種鼓類。還有一種簡化的寫法為「鼍鼓」,鼓部下方隻有一個「鼍」字旁。

例句

1. 那支樂隊的鼍皷聲音激烈,令人熱血沸騰。

2. 鼍皷的節奏使整個慶祝活動更加熱鬧。

組詞

- 鼍鳴:指鼍的叫聲。

- 皷曲:指演奏鼍皷的樂曲。

- 鼓樂:指用鼓類樂器演奏的音樂。

近義詞

鼓、擂鼓、擊鼓

反義詞

箫、笛、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