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猛的意思、王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猛的解釋

王猛(325-375) : 十六國時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壽光東南)人。三十歲時,東晉大将桓溫進兵關中,他曾往見,扪虱而談天下大勢。後為苻堅謀士,得到信任。苻堅即位後,官至丞相,為前秦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病危前,勸苻堅不要攻晉,但未被采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是中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據《晉書》記載,其名"猛"取自《周易·說卦》"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的剛健之意,在漢語中本義為勇猛剛強,後引申為果敢決斷的特質。作為前秦丞相,他輔佐苻堅推行"治亂世用重典"的法治政策,史稱其執政期間"政理稱舉,兵強國富",其名號中的"猛"恰與其雷厲風行的改革風格相契合。

在軍事方面,王猛先後平定匈奴、羌族叛亂,指揮的潞川之戰以少勝多被載入《資治通鑒》。其用兵之道被後世總結為"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這一戰略思想至今仍被軍事研究者所重視。太和六年(371年)頒布的《求言令》,更開創了古代中國"廣開言路,察納雅言"的政治典範,該文獻現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部。

網絡擴展解釋

“王猛”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但作為曆史人物的解釋最為核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人物基本信息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人,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出身貧寒,早年以販賣畚箕為生,後隱居華陰山研讀兵書,因“扪虱而談”典故聞名。

二、主要曆史貢獻

  1. 政治改革:任丞相期間推行法治,整肅吏治,抑制豪強,選拔賢能,使前秦實現“關隴清晏,百姓豐樂”。
  2. 軍事成就:統兵滅前燕、平李俨,助苻堅統一北方,被贊“功蓋諸葛第一人”。
  3. 經濟政策:勸課農桑、興修水利,開創前秦小康局面。

三、争議與評價

  1. 是否漢奸:因輔佐氐族政權,被部分觀點質疑。但氐族已高度漢化,且王猛政策延續漢制,多數史學家認為其維護了中原文明延續。
  2. 曆史地位:與諸葛亮并稱,但更注重法治與務實,《晉書》評其“無罪不刑,無才不任”。

四、名字寓意解析 • 王:象征尊貴,常用于人名 • 猛:含力量強大、氣勢雄壯之意 現代姓名學認為該名寓意忠誠、不屈不撓()。

注:關于“臨終勸苻堅勿攻東晉”的預言及其曆史影響,可參考《晉書》等正史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拔刀相助邦士半解筆匠不洽粲谷朝聖齒躐穿石節楮券鹾商大發諜者第功恩赉幹兒告個幺二三鬼力過濾嘴國胤诃貶诃诟鴻眇換手會向護理員驕驕交誼舞挾日節用愛民吉普車究察菌桂局套寬樂療法面榇鬧垓能級偏介頻蹙嚬蛾堡塢泉室雀息區寰十八地獄收附雙生燙花條柯頽淵文學社沃衍五丁屋面物土憲象小影協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