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魂不守舍 ”。
“魂不守宅”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心神恍惚不定,精神無法集中于軀體,常形容人極度焦慮、驚恐或病重垂危的狀态。部分文獻中也特指“人之将死”時的狀态。
與“魂不守舍”的關系
兩者為同義詞,可互換使用。例如《三國演義》提到何晏“魂不守宅,血不華色”,即用此成語描述其心神渙散之态。
典故來源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管辂傳》裴松之注引《管辂别傳》,描述何晏因氣色衰敗、精神渙散而被預言将死。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他近日魂不守宅,恐有災禍臨頭。”
《魂不守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在工作或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思緒飄散而不專心。形象地比喻一個人的心不在場所,無法集中精力做事。
《魂不守宅》由部首組成:丷、鬼、宀。共有13個筆畫。
《魂不守宅》一詞最早見于《齊諧記·酒樂》。在古代酒宴上,人們感慨于飲酒過後的醉态,将自己的神魂和意識比喻為離開身體的魂魄,無法守住自己的宅府,即身體。
《魂不守宅》的繁體字寫作「魂不守宅」。
在古代,「魂不守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發音是相同的。
1. 他在工作時常常魂不守宅,無法集中精力。
2. 考試之前,我要調整自己的心态,不能讓魂不守宅。
1. 魂魄(hún pò):指人的神魂和靈魂。
2. 守宅(shǒu zhái):指在家守衛住宅,不外出。
1. 想入非非(xiǎng rù fēi fēi):心思不集中,胡思亂想。
2. 恍恍惚惚(huǎng huǎng hū hū):形容心神不守,恍惚迷糊。
1. 專心緻志(zhuān xīn zhì zhì):專心專意、全神貫注地做事。
2. 心無旁骛(xīn wú páng wù):心思沒有分散,全力以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