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官的意思、幹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官的解釋

古代掌均輸之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初,斡官屬少府,中屬主爵,後屬大司農。”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斡音筦,或作幹。斡,主也,主均輸之事,所謂斡鹽鐵而榷酒酤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 朱文公 與 慶國 卓夫人 書雲:‘聞尊意欲為五哥經營幹官差遣,某竊以為不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官”是一個曆史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幹官(拼音:gàn guān)指古代掌管均輸事務的官職,屬于財政管理體系,負責物資調配、鹽鐵專賣及酒類專營等事務。這一官職最初隸屬于少府,後轉屬大司農,反映了古代財政管理體系的演變。

二、曆史背景

  1. 職責範圍
    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幹官(或作“斡官”)的職能包括:

    • 主均輸:管理全國物資的運輸與調配;
    • 專營鹽鐵:控制鹽、鐵等重要資源的生産與流通;
    • 榷酒酤:對酒類實行專賣制度。
  2. 機構變遷
    幹官的隸屬關系曾多次調整,從少府→主爵→大司農,體現了漢代中央財政管理職權的集中化趨勢。

三、其他語境含義

部分文獻中,“幹官”也被引申為官職空缺的狀态(如、2提到),但這一用法較罕見,可能源于對“幹”字“無”義的誤讀,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四、例句與文獻

“幹官”的核心意義是古代財政官員,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職責;作為“空缺官職”的用法較少見,需謹慎使用。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及顔師古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官

幹官是一個有着較多意義的詞彙,下面将為您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幹官由兩個部首組成:幹(幹部)和官(官員)。幹官的拼音分别為gān和guān。

來源和繁體

幹官的來源是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為「乾官」,其中「乾」是舊時對「幹」的字體稱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幹」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篆書階段,「幹」的字形為「⿱丿幺」,也就是一個斜線橫着一個小點。而在隸書階段,「幹」的字形為「⿱⿱幺⺊丶」,即一個小點在上方,兩個豎線在下方,中間有一個橫折的點。

例句

幹官常用于以下例句中:

1. 擔任幹官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和領導能力。

2. 這位幹官在公************中脫穎而出。

組詞

幹官可以組成一些常見的詞彙,例如幹部(gànbù,指擔任行政職務的人)、官幹(guāngàn,指官員在職期間的工作)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和幹官相關的近義詞有:官僚、官吏、官員。反義詞則可以是普通人、百姓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