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巧敏捷。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顧總河》:“﹝ 顧琮 ﹞所統 河 上卒,教以兵法技藝,皆獧捷英俊少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喜起慶隆二舞》:“凡大燕享,選侍衛之獧捷者十人,鹹一品朝服,舞於庭除。”
“獧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用法,可參考《嘯亭雜錄》等清代文獻。
《獧捷》(jiǒng jié)是一個表示迅速、敏捷的詞語,這個詞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莊子》中的《大宛》一章。它用來形容動物以及人的動作敏捷、矯健,具有迅速、疾馳之意。
《獧捷》的部首是犭(quǎn),總共包含了22個筆畫。
《獧捷》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這是一部道家哲學經典著作,其中的《大宛》一章描述了獧和豺狼之間的競速。獧在這裡被描繪為非常敏捷和矯健的動物。
《獧捷》的繁體字為「獎捷」。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獧捷」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具體差異因時代和地域而異。
1. 他的跑步速度猶如獧捷毫不費力。
2. 貓的身手獧捷,輕松地跳上了樹枝。
3. 運動員以獧捷的姿态過掉了對方的防守隊員。
1. 獧捷騰挪
2. 獧捷身手
3. 獧捷迅疾
1. 快速
2. 靈活
3. 敏捷
1. 遲緩
2. 笨拙
3. 緩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