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翠燭的意思、翠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翠燭的解釋

燐火。 唐 李賀 《蘇小小墓》詩:“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 下,風吹雨。” 王琦 彙解:“翠燭,鬼火也,有光而無焰,故曰冷翠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翠燭”是一個古代文學中的意象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翠燭指磷火(鬼火),特指墓地或夜間出現的幽綠色冷光。該詞由“翠”(綠色)與“燭”(光亮)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綠色的燭光”,但實際形容的是磷火飄忽、清冷的特點。

  2. 文學出處與語境
    此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李賀的《蘇小小墓》:“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詩中用“冷翠燭”描繪墓地的幽寂氛圍,清代王琦注解:“鬼火有光無焰,故曰冷翠燭”。後世如明代鄭之文、楊慎等詩詞中也沿用此意象,多烘托凄涼或靈異場景。

  3. 字義解析

    • 翠:原指青綠色,如翡翠、翠鳥,此處暗示磷火的幽綠色調。
    • 燭:本指照明之火,但“翠燭”并非實際蠟燭,而是以“燭”喻指磷火的微光。
      二字結合後,通過顔色與光亮的反差,強化了鬼火陰森而虛幻的視覺效果。

“翠燭”是古典詩文中的特殊比喻,既包含對自然現象(磷火)的觀察,又賦予其文學化的凄美意境,常見于描繪幽冥、孤寂或超自然主題的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翠燭

翠燭是一個表示“翠綠色的蠟燭”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翠燭的拆分部首為“羽”和“火”,分别表示“羽毛”和“火焰”。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翠燭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世說新語》中。《世說新語》是一本記載了晉朝和南北朝時期的言行故事的書,翠燭在其中被用來形容一種翠綠色的蠟燭。

繁體

在繁體字中,翠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翠”字的寫法略有區别,其下部有一個“又”字,表示羽毛的形狀。而“燭”字的寫法則與現在相同。

例句

1. 宴會上點燃的翠燭,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片神秘的綠意。

2. 她細心地選擇了一支翠燭,為房間的氛圍增添了一份浪漫和溫馨。

組詞

組詞中可以使用翠燭的概念來形容其他物品或景觀。例如:

翠燭綠(翠燭一詞翻譯後加上“綠”字,表示翠燭的顔色)
翠燭花(翠燭一詞翻譯後加上“花”字,表示翠燭狀如花束)

近義詞

翠燭的近義詞可以是“翠綠蠟燭”、“碧燭”。

反義詞

翠燭的反義詞可以是“白蠟燭”、“暗色蠟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