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牍的意思、進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牍的解釋

(1).古代進奉寫字用的木闆或紙箋。多指請人賦詩作文。 唐 楊炯 《宴皇甫兵曹宅詩序》:“抽毫進牘,皆請賦詩。” 宋 陳造 《延綠亭賦》:“因援毫而進牘,聊想像而陳辭。”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詩集>自序》:“今則對客進牘,字惟談歡;舉杯當歌,聲必論慼。”

(2).進呈書表。 宋 蘇舜欽 《詣匦疏》:“諫官禦史亦不聞進牘白見,鋪陳災害之端,以開上心。” 清 吳兆骞 《竹賦》:“顧賓禦而長懷,招 季重 而進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進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進奉書寫材料
    指古代進獻用于寫字的木闆或紙箋,多用于邀請他人賦詩作文。例如唐代楊炯《宴皇甫兵曹宅詩序》提到“抽毫進牍,皆請賦詩”,即通過呈遞書寫工具邀請賓客創作詩文。

  2. 進呈文書或表章
    指向上級或朝廷提交正式書面文件。如宋代蘇舜欽《詣匦疏》中“谏官禦史亦不聞進牍白見”,此處“進牍”即指呈遞奏疏;清代梅曾亮《柏枧山房詩集自序》中“對客進牍”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二、延伸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代至清代文獻中的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進牍

《進牍》(音:jìn dú)這個詞,指的是向上級提交文件、奏章等。在古代官場中,官員需要将重要文件遞交給上級領導,這個過程被稱為“進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牜”,其中“辶”是表示“走”的部首,而“牜”則是表示“牛”的部首。根據筆畫的分布,分别為“辶”四畫和“牜”四畫。

來源

《進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漢時期。當時,政府官員需要向皇帝或高級官員遞交奏章、書信等文件,這些文件往往是寫在竹簡上的。因此,将遞交給上級領導的文件稱為“牍”,而将遞交的動作稱為“進牍”。

繁體

《進牍》的繁體寫法為「進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進牍》一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進簳」,其中「簳」是指制作文件用的竹簡。

例句

1. 這份奏章将被進牍給皇帝閱覽。

2. 請你幫我進牍這封重要文件給部長。

組詞

1. 進程

2. 進取

3. 進步

4. 牍簿

5. 遞牍

近義詞

1. 移交

2. 呈遞

3. 遞交

4. 呈上

反義詞

收回

收下

收起

留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