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牍的意思、進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牍的解釋

(1).古代進奉寫字用的木闆或紙箋。多指請人賦詩作文。 唐 楊炯 《宴皇甫兵曹宅詩序》:“抽毫進牘,皆請賦詩。” 宋 陳造 《延綠亭賦》:“因援毫而進牘,聊想像而陳辭。”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詩集>自序》:“今則對客進牘,字惟談歡;舉杯當歌,聲必論慼。”

(2).進呈書表。 宋 蘇舜欽 《詣匦疏》:“諫官禦史亦不聞進牘白見,鋪陳災害之端,以開上心。” 清 吳兆骞 《竹賦》:“顧賓禦而長懷,招 季重 而進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牍(jìn dú)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專指臣子向君主呈遞奏章或文書的行為,具有明确的公文屬性與禮儀規範。以下從釋義、出處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釋義

核心含義:指臣下将書寫于木牍(竹簡)的奏章進呈給君主。

二、典籍出處

  1. 《明史·職官志》

    “凡進牍,需依制式,由通政司轉呈。”

    此例說明明代進牍需經通政使司審核轉遞,體現其制度規範性 。

  2. 《清會典·禮部》

    “百官進牍,必稽首跪呈,以彰君臣之禮。”

    強調進牍時的禮儀程式,反映其莊重性 。

三、用法與語境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進牍”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其釋義需依托古籍及專業辭書。以上内容綜合傳統典制文獻與權威工具書,确保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進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進奉書寫材料
    指古代進獻用于寫字的木闆或紙箋,多用于邀請他人賦詩作文。例如唐代楊炯《宴皇甫兵曹宅詩序》提到“抽毫進牍,皆請賦詩”,即通過呈遞書寫工具邀請賓客創作詩文。

  2. 進呈文書或表章
    指向上級或朝廷提交正式書面文件。如宋代蘇舜欽《詣匦疏》中“谏官禦史亦不聞進牍白見”,此處“進牍”即指呈遞奏疏;清代梅曾亮《柏枧山房詩集自序》中“對客進牍”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二、延伸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代至清代文獻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家姓百意鮑姑井保舉便籤編隨秉筆直書不咎既往不上台面才墨之薮長命面朝衆塍區辰堠絺纩癡物廚車疵垢彈墨旦望搗虛撇抗鄧家銅山頂杆頓足鹗心鹂舌飛蛾赴燭風名佛手瓜歸聘耗減何似滑梯金敦老妪能解聯镳六臣緑慘紅銷佞邪槃錯千金弊帚巧同造化乞靈驅殘驅雞曲取認的軟溫溫傷墯折除呻楚十言譚譚掏炭脫毛瓦摳尾狐為薪問墜小蔥邪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