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荒的意思、北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荒的解釋

(1).指北方極荒遠之區。《山海經》有《大荒北經》篇,載記北方荒遠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 帝臺 北荒之際, 弇山 西海之濱。” 南朝 梁 陸倕 《石阙銘》:“北荒明月,西極流精。”

(2).指北方少數民族所居的廣大地區。《北史·鐵勒傳》:“自 突厥 有國,東西征讨,皆資其用,以制北荒。”《舊唐書·太宗紀下》:“於是北荒悉平,為五言詩勒石以序其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荒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内涵的曆史地理概念,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1. 地理方位指代

    指中國北方邊陲的荒遠地區,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邊疆地貌。《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北方荒遠之地”,常見于曆代地志類典籍,如《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北荒”泛指中原以北的未開發區域。

  2. 曆史行政區劃延伸

    在特定朝代,“北荒”被賦予行政含義。例如唐代将漠北草原遊牧部落聚居地統稱“北荒”,《舊唐書·地理志》載“北荒都督府”為羁縻州府之一,管轄範圍涵蓋今蒙古高原南部。

  3. 文學意象與象征

    古典文學中,“北荒”常作為蒼涼、苦寒的意境符號。南朝江淹《恨賦》以“北荒明月,南徽落日”對比邊塞寂寥;清代納蘭性德《采桑子·塞上詠雪花》中“北荒風雪”則隱喻孤絕心境。

  4. 文化認知演變

    隨着中原王朝疆域擴展,“北荒”的具體所指存在曆時性變化。漢代主要指代河套以北,明清文獻則擴展至西伯利亞南部。《辭海》釋其“曆代範疇不一,核心指向北方人迹罕至之地”。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山海經》中華書局校注本;《舊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江文通集彙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辭海》第七版彩圖本。

網絡擴展解釋

“北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釋義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一、基本含義

  1. 北方極荒遠之區
    指中國北方極其偏遠、荒涼的地區,常見于古籍地理描述。例如《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了北方荒遠之地的風土人情,南朝梁江淹《赤虹賦》中也有“帝臺北荒之際”的描述。

  2. 北方少數民族聚居地
    廣義上泛指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活動的區域。如《北史·鐵勒傳》提到突厥政權通過征讨“北荒”部落來擴張勢力範圍。


二、延伸與使用


“北荒”兼具地理與文化雙重指向,既可指代實際地域,也可映射古代中原對北方邊陲的認知。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山海經》《北史》等文獻,或查閱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骜骜拌蒜加蔥保媒顫笃笃超塵逐電騁邁誠祈崇年仇詞簇箔大規模地方色彩洞冶飛翻豐肌敷具糕乾攻玉以石盒仗烘柹厚奉虎嘯角猯轎帏基本法解匠幾将精精棵把勒畢雷火涼榻隸人龍旒輪路滿算蜜房鳴盛木球使者内幸披霜怯症其他絇屦日種桑欀擅利鼠伏所為碳循環特勝土法頽址塗面汪波銷乏銷改崤山小時候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