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 漢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 霍去病 出 代郡 塞擊敗 匈奴 ,封 狼居胥山 。約為今 蒙古人民********* 境内 肯特山 。《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臨 翰海 。”後代詩文叙與異族戰争常引用之,多非實指。《宋書·王玄谟傳》:“ 玄謨 每陳北侵之策,上謂 殷景仁 曰:‘聞 王玄謨 陳説,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元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倉皇北顧。” 明 李東陽 《燕巢林》詩:“ 石頭城 ,立不住, 狼居胥 ,在何處?”
“狼居胥”是中國古代地理與曆史中的一個重要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狼居胥是古代山名,位于漠北地區,即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部的肯特山脈。該山是蒙古高原上北冰洋水系與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嶺,也是匈奴的重要祭祀聖地(、、)。
西漢時期,骠騎将軍霍去病在公元前119年率軍北擊匈奴,大勝後登臨狼居胥山,舉行“封禅”儀式(築壇祭天以告捷)。這一事件被載入《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成為古代武将功勳的象征(、、)。
部分文獻提出“狼居胥”的另一種解釋,認為“胥”可能指代限制、封鎖(如《左傳》中的典故),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主流仍以霍去病封禅說為準()。
提示:關于“封狼居胥”的成語典故及延伸解讀,、的詳細分析。
《狼居胥》是指狼同居的意思。其中,“狼”指的是一種具有狡猾、兇狠等特征的動物,“居”表示共同居住的意思,“胥”指的是衆多的。整個詞組的意思是指一群狼在一起居住。
《狼居胥》的拆分部首是犬、山、月。它的總筆畫數是10筆。
《狼居胥》是一個中國傳統典故中的詞語,來源于《莊子·逍遙遊》篇。繁體字為「狼據胥」。
在古時候,「狼居胥」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因為中國文字的發展曆史較長,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1. 在那片荒野中,狼群狼居胥,形成了穩定的社會結構。
2. 這片森林充滿了狼的吼聲,仿佛整個地方都被「狼居胥」所籠罩。
狼狽(形容詞):形容窘迫、困難。
狼煙(名詞):古代用來示警或傳遞信息的煙火信號。
狼心狗肺(形容詞):形容人心狠毒、陰險狡詐。
狼群、狼群聚集、狼群集結。
動物分散、百獸争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