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靖政策的意思、綏靖政策的詳細解釋
綏靖政策的解釋
又稱“安撫政策”。以犧牲别國領土、主權和本國人民利益為條件,用縱容或退讓等方式來求得侵略者妥協的政策。如第二次************前夕,英、法、美等國就以“中立”為名,縱容德、意的侵略擴張。1938年英、法又與德、意籤訂慕尼黑協定,使德、意 * 日益猖狂,從而挑起第二次************。
詞語分解
- 綏靖的解釋 保持地方平靜;安撫平定;過去反動政府不顧事理道義,使人民屈從于暴力和強權之下以求安定吾在卅八年,不能綏靖區域,又值中州兵亂,秦隴倒懸,加以寝患彌笃,實思斂迹避賢。;;《晉書;張軌傳》詳細解釋安撫平定
- 政策的解釋 國家、政黨為實現一定的政治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詳細解釋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曆史時期的路線和任務而制定的行動根據和準則。 老舍 《且說屋裡》:“他的‘政治生活’不包含着什麼主義、主張、政策、計劃與宗旨
網絡擴展解釋
綏靖政策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綏靖政策(suí jìng zhèng cè)是一種通過姑息、妥協甚至犧牲他國利益來安撫侵略者,以換取暫時和平的外交策略。其核心是對侵略行為不加抵制,甚至縱容,最終可能導緻局勢惡化。
2. 詞源與演變
- 詞義來源:
“綏靖”原為中性詞,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意為“安撫平定”。
- 現代含義:
20世紀後演變為貶義詞,特指對侵略者的妥協政策,帶有“姑息養奸”的負面色彩。
3. 曆史背景與典型案例
- 推行國家:
二戰前主要由英、法、美等國推動,以維護自身利益并避免戰争。
- 标志性事件:
1938年《慕尼黑協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被視為綏靖政策的頂峰。
4. 推行原因
- 經濟與政治考量:
英法受一戰影響經濟疲軟,不願重整軍備,試圖通過外交手段維持霸權。
- 意識形态對抗:
部分國家希望利用德國制衡蘇聯,或借日本遏制亞洲革命力量。
5. 影響與後果
- 短期效果:
暫時延緩戰争,但助長侵略野心(如德國吞并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 長期後果:
加速二戰爆發,最終使推行國自身遭受反噬(如法國淪陷)。
總結
綏靖政策本質上是犧牲他國利益的短視策略,雖意圖避免沖突,卻因縱容侵略而引發更大災難。其失敗警示:對強權的妥協無法換來真正和平。
(如需完整曆史案例或學術分析,可參考、5、9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綏靖政策的意思
綏靖政策是指某國家或政府在外交或軍事上采取對敵方采取和緩、抑止的政策,以維持和平或避免沖突的行為。這種政策通常是通過讓步、談判、商議等方式來避免事态的進一步惡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綏靖政策的拆分部首:綏(纟)、靖(青)。
綏靖政策的總筆畫:15畫。
來源
綏靖政策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曆史中的1930年代,形容當時的************采取避免沖突、保持和平的政策。
繁體
綏靖政策的繁體寫法:綏靖政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綏的寫法可能是綏或綏,靖的寫法可能是靜或靖。
例句
政府通過綏靖政策來避免與鄰國的沖突。
組詞
綏靖外交、綏靖政策、綏靖條約。
近義詞
安撫政策、緩和政策。
反義詞
強硬政策、軍事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