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土的意思、草土的詳細解釋
草土的解釋
(1).指居親喪。《資治通鑒·唐昭宗天複二年》:“六月,丙子,以中書舍人 蘇檢 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時 韋貽範 在草土,薦 檢 及 姚洎 於 李茂貞 。” 胡三省 注:“居喪者寝苫枕塊,故曰草土。”《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 浚 身在草土,名繫罪籍,要譽而論邊事,不恭而違詔書。”
(2).指宜栽某些特定作物的土壤。《管子·地員》:“凡草土之道,各有穀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 尹知章 注:“謂此地生某草,宜某穀。造,成也。”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土的解釋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疆域:國土。領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間生産的(區别于“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不合潮流:土氣。 未熬制的鴉片:煙土。 中國
網絡擴展解釋
“草土”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居親喪(守孝期間)
- 釋義
古代居喪期間,親屬需遵循“寝苫枕塊”的禮制,即睡草席、枕土塊,因此用“草土”代指守孝狀态。
- 文獻例證
- 《資治通鑒·唐昭宗天複二年》記載:“時韋貽範在草土,薦檢及姚洎於李茂貞。”
- 胡三省注解:“居喪者寝苫枕塊,故曰草土。”
- 延伸用法
宋代文獻《續資治通鑒》中也有類似表述,如“浚身在草土,名繫罪籍”,均指官員因守喪而暫離職務。
二、指特定類型的土壤
- 釋義
指適合種植某些農作物的土壤,常見于古代農學文獻。
- 文獻依據
《管子·地員》提到:“凡草土之道,各有穀造。”說明不同土壤與作物生長的關聯性。
- 實際應用
該用法反映了古代農業對土壤分類的樸素認知,強調因地制宜的種植原則。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如今“草土”一詞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中。
- 權威參考: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資治通鑒》原注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土:
草土(cǎo t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草(cǎo)和土(tǔ)。草字的拆分部首為艹,土字的拆分部首為土。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草土字的寫法為「艸土」,其中艸是草的古字形。在繁體字中,草土的寫法仍然是「草土」,沒有變化。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植物生長的的土壤,也可以引申為表示農田或鄉村的意思。下面是一個例句:
在這片草土豐美的土地上,我們可以看到農民們辛勤勞作的身影。
與草土相關的組詞有:草地、土地、草場等。這些詞都與草土的含義緊密相關。
關于近義詞,可以用來表示植物生長的土壤的還有土壤、泥土等詞語。反義詞的話,可以用來表示非植物生長的土地的詞語,比如水域、沙漠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