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琅邪的意思、琅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琅邪的解釋

亦作“ 琅琊 ”。亦作“瑯琊”。 1.山名。在今 山東省 諸城縣 東南海濱。《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觀於 轉附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史記·秦始皇本紀》:“南登 琅邪 ,大樂之,留三月。”

(2)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西晉 伐 吳 , 琅邪王 司馬伷 曾率兵駐此,因名。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環 滁 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 也。” 清 黃景仁 《曉過滁州》詩:“最高知 瑯琊 ,翠色披滿襟。”

(3)指 秦始皇 時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東陼鉅海,南有 琅邪 。”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 琅邪 ,臺名也,在 渤海 間。”

(4)指 秦 琅琊 刻石。 金松岑 《文學觀》:“碑之《泰山》《之罘》《琅琊》《會稽》;詞賦之《連珠》《七發》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琅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地理名詞,其解釋需結合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域背景。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與地理指向

  1. 山名

    • 山東琅邪山:位于今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原膠南市)西南海濱,是秦始皇東巡時的重要地點。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此建琅邪台并立石刻頌德。
    • 安徽琅邪山: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因東晉琅邪王司馬伷駐兵得名。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環滁皆山也”即指此山。
  2. 行政區劃

    • 郡/國名:
      • 秦置琅邪郡,治所在今山東青島琅邪台西北,轄山東半島東南部。
      • 東漢改設琅邪國,治所遷至開陽(今山東臨沂北),後曆經魏晉南北朝多次變遷,隋代廢除。
    • 縣名:春秋齊國設琅邪邑,秦置琅邪縣,隋唐時廢置。

二、曆史事件與文化意義

  1. 越王勾踐遷都:春秋末期,越滅吳後曾遷都琅邪(今青島黃島區),以圖稱霸中原。
  2. 秦始皇遺迹:琅邪台與秦刻石是秦始皇統一後宣揚功績的象征,刻石文字相傳為李斯所書。
  3. 文化家族發源地:誕生了琅琊三大家族(諸葛氏、王氏、顔氏),對中國曆史影響深遠。

三、名稱演變與用字争議

四、現代地理對應


“琅邪”既是自然地理名稱,也是曆史行政區劃和文化符號,其多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書》及地方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琅邪

琅邪是一個漢字詞語,常常用作地名,在古代稱為琅邪國,是現在中國江蘇省的南部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琅邪的部首是玉,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關于琅邪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自古代一種玉石,名為琅珰,因此得名琅邪。另外,也有人認為琅邪是當地土著民族的名字。

繁體

琅邪的繁體字為瑯邪

古時候漢字寫法

琅邪在古代的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字形上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針對不同的曆史時期進行研究。

例句

1. 琅邪是一座美麗的古城。
2. 我們計劃明天去參觀琅邪國博物館。

組詞

琅邪國、琅邪國博物館、琅邪古城、琅邪山等。

近義詞

邪邪、珰珰、麟邪等。

反義詞

瑯邪、楞邪、榔邪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