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封土地。《漢書·谷永傳》:“方制海内非為天子,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元 揭傒斯 《張榮追封濟南王仍谥忠襄制》:“雖列土之封,猶及於懸車之日,而漏泉之澤,未究於蓋棺之餘。”參見“ 列土分茅 ”。
“列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列土”指分封土地,即君主将領土劃分給諸侯或功臣,作為封賞。該詞由“列”(分列)和“土”(土地)構成,強調将土地按等級分配的行為。
該詞反映了古代中國“分封制”的政治傳統,同時被文學作品借用,暗含對權力濫用的批判(如《長恨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漢書》《長恨歌》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列土》是一個中文詞彙,原指描寫國家或地區地理環境、氣候土壤等的書籍。現代意義上,也可以用來形容描繪一個地方的特點和風貌。
《列土》的部首是土(⺡),共有6個筆畫。
《列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一書中。後來,《列土》也成為地理學和文學中常用的表達方式。
《列土》的繁體字為「列土」。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列土」的字形與現代相同。
1. 他的《列土》一書詳細描述了這個地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2. 這幅畫真實地描繪了城市的《列土》,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
1. 土地列土:描述特定地區的土地利用情況。
2. 列土風情:描繪某個地方的特點和風貌。
1. 地貌:形容地球地表的特點和地理形态。
2. 風景:描述自然或人為塑造的美麗景觀。
1. 一片荒蕪:形容土地貧瘠、無法生長植物的狀态。
2. 混沌無序:描述地方沒有秩序和組織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