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痼的意思、廢痼的詳細解釋
廢痼的解釋
(1).不治之疾。《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及不滿六十而有廢痼之疾,無大功親,窮困無以自療者,皆於别坊,遣醫救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九·水銀粉》:“經年累月,遂成廢痼,其害無窮。”
(2).謂被罷免而永不得錄用。痼,通“ 錮 ”。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今其黨與幸獲寬貸,各得善地,無分毫事,坐食俸祿,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棄廢痼,以希望外之澤哉?”參見“ 廢錮 ”。
詞語分解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 痼的解釋 痼 ù 經久難治愈的病:痼疾。 長期養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習慣:痼癖。痼習。痼弊。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廢痼”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本義解析
-
不治之疾
指難以治愈的疾病或長期頑疾。例如:
- 《北史·魏紀三》提到“廢痼之疾”,指無法自愈的病症,需專門救治。
-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描述因長期使用水銀粉導緻“廢痼”,強調其危害性。
-
罷免且永不錄用
古代指官員被革職後永久失去任職資格,含政治懲戒意味。例如:
- 柳宗元在書信中以“廢痼”自述被貶後無法複用的境遇。
- “痼”通“锢”,意為禁锢,與“廢锢”同源。
二、引申與争議
- 成語化解釋: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納為成語,引申為“摒棄陳舊觀念或陋習”,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衍生義。
- 權威性差異:需注意不同來源的可靠性,古籍引證(如《北史》《本草綱目》)更貼近原義,而現代詞典解釋可能存在簡化或引申。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史》《柳宗元集》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廢痼(fèi gū)這個詞是指治愈病痛,使之消失或消除。它由“廢”和“痼”兩個部分組成。
- 廢的部首是廣,總共有七畫。廢這個字在漢字中有“取消、摒棄、廢止”的意思。
- 痼的部首是疒,總共有十一畫。痼這個字在漢字中有“長久不愈、難以治愈”的意思。
廢痼這個詞來源于《莊子·廢病》一篇中。繁體字中的廢(廢)和痼(癯)的字形和簡體字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痼這個字在古代以“疽”橫折旁寫作“痀”,字形更加複雜。
例句:他經過長時間的治療終于廢痼了。
與廢痼相關的組詞有廢病、痼疾等。
與廢痼近義的詞彙有除病、醫治等。
與廢痼反義的詞彙可以是發病、惡化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