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詞命的意思、詞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詞命的解釋

(1).詞令,聘問應對之詞。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 周 監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詞命,語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習為詞命,童子入小學則教以應對。” 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然協詞命者屬行人,讀誓禁者屬訝士,則使臣之職,首重修辭。”參見“ 詞令 ”。

(2).詞翰策命。 宋 汪藻 《奏論宋晦落職不當行詞狀》:“臣以為如 宋晦 輩治之不勝其多,何足一一煩朝廷詞命。”《遼史·文學傳上·李澣》:“且 澣 富於文學,方今少有倫比,若留掌詞命,可以增光國體。” 明 王瓊 《雙溪雜記》:“翰林學士專掌詞命代草,然亦有預議朝政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詞命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詞”與“命”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代外交場合中使用的正式文辭或口頭應對,強調語言表達的莊重性與政治功能。以下從語義源流、曆史用例及權威典籍角度分述:


一、語義源流與構詞解析

  1. “詞”的本義

    指言辭、文句。《說文解字》釋“詞”為“意内而言外也”,即通過語言表達内在意圖。在“詞命”中,“詞”特指經過修飾的正式辭令。

  2. “命”的涵義

    古代指君主或上級的指令、诏令。《爾雅·釋诂》載:“命,告也”,引申為外交文書或使命。如《周禮·春官》中“作命”即起草外交文書。

  3. 複合詞“詞命”

    二字結合後,專指代表國家出使時使用的正式辭令,需符合禮制且措辭嚴謹。唐代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時明确:“詞命者,謂聘問應對之辭”。


二、曆史用例與語境特征

  1. 外交文書的核心載體

    春秋時期諸侯國交往頻繁,“詞命”成為邦交禮儀的關鍵。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鄭國子産“以詞命折晉”,憑借精妙的外交辭令維護國家利益。

  2. 文體特征

    需兼具文采與政治智慧,風格莊重簡練。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詞命貴雅,不尚俚俗”,強調其雅言屬性。

  3. 與“辭命”的互通

    古籍中常與“辭命”通用。《論語·憲問》朱熹注雲:“辭命,謂應對諸侯之辭”,二者均指向正式外交語言。


三、權威典籍釋義


引用來源

  1. 漢典《說文解字》"詞"字條
  2. 國學大師《爾雅·釋诂》
  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春秋左傳正義》
  4.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5. 《漢語大詞典》"詞命"條目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版

網絡擴展解釋

“詞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聘問應對之詞(外交辭令)
    指古代外交場合或正式交往中使用的言辭技巧,強調語言表達的婉轉與得體。例如《史通·言語》記載周代官員“尤重詞命”,通過精妙的語言維護國家體面。

  2. 詞翰策命(文書任命)
    特指官方文書或任命文件,常見于曆史文獻。如《遼史》記載李澣因文采出衆“留掌詞命”,負責起草朝廷诏令;明代王瓊提到翰林學士“專掌詞命代草”,即代拟公文。

二、延伸解析

三、相關概念

需與“性命”區分:後者屬哲學範疇(如《中庸》“天命之謂性”),強調天理與人性關系,與“詞命”的實務性語義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拜塵白足禅僧飽暖思淫欲備兵變臉變色筆禍蟲使次男大雩疊層洞察一切豆汁惡賴蕃踏更相龜縮頭顧券扢紮幫阖家紅燈照火拼監犯降避江月降責肩吾驕胡教職脊偻京白梨及事圈養沮毀衎然兩片嘴噜哩噜蘇馬蹄決明麻團謀律拿樁偏廢倩麗千山萬水啟輪情人眼裡有西施剩菜升舉世範四拜恬淡無為望眼将穿畏咎衛生丸溫被巷族險麗霄漢宵話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