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郡的意思、邊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郡的解釋

靠近邊境的郡邑。泛指邊境地區。《漢書·丙吉傳》:“﹝ 丙吉 ﹞嘗出,適見驛騎持赤白囊,邊郡發犇命書馳來至。” 南朝 梁 江淹 《别賦》:“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惟 元帝 永光 三年,歲比不登,京師穀石二百餘,邊郡四百。” 清 顧炎武 《秀州》詩:“将從 馬伏波 ,田牧邊郡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中國靠近邊境的郡級行政區劃。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沿革、功能特點及文化意義四方面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邊郡”指地處國家邊疆的郡。其構詞中“邊”強調地理方位的邊緣性(如邊境、邊疆),“郡”則是秦代至唐代的地方行政單位(相當于州或府)。該詞多見于史書與文學作品,承載軍事防禦與民族交融的雙重屬性。


二、曆史沿革與行政區劃

  1. 秦漢時期

    秦統一後推行郡縣制,北疆設九原、雲中等邊郡防禦匈奴。漢代沿襲此制,如敦煌郡(控西域)、遼東郡(禦東胡),兼具屯田與通商職能。

  2. 軍事與經濟功能

    邊郡常駐重兵,如漢代“邊郡太守各将萬騎”(《漢書·百官公卿表》),同時是絲綢之路、茶馬貿易的樞紐(如唐代安西都護府轄邊郡)。


三、文化意象與文學表達

在古典詩文中,“邊郡”常象征荒遠與戍邊悲情。例如: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2. 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
  3. 《漢書·晁錯傳》載屯邊政策:“守邊備塞,勸農力本,當世急務。”
  4.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1985年。
  5. 《全唐詩》卷213,中華書局,1960年。
  6. 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網絡擴展解釋

“邊郡”是漢語中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靠近邊境的郡邑,泛指邊疆地區。該詞強調邊境地帶在軍事、政治上的重要性,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

  1. 行政與軍事意義
    邊郡在古代多承擔防禦外敵、管理邊疆的職能。例如漢代為應對匈奴侵擾,在西北設置邊郡,并征調戍卒駐守(《漢書·丙吉傳》)。

  2. 經濟與社會特點
    邊郡通常地廣人稀,開發程度較低。如西漢時期,西北邊郡因人口少、土地未充分開墾,賦稅征收有限,需依賴内地支援()。

  3. 文學與典故
    南朝江淹《别賦》中“邊郡未和,負羽從軍”一句,即用“邊郡”代指戰事頻發的邊疆,體現其與軍事行動的關聯()。


三、近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邊郡”一詞使用較少,多作為曆史術語或文學表達,用于描述古代邊疆治理或相關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漢代邊郡制度),可參考《漢書》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半制品包剿兵釁玢璘唱對台戲癡狂窗口雌字倒箧傾筐攧竹堕淚二賴子蛾賊憤風驚浪封崇俸銀富冶功苦翰采黑脖溜粗賀幛轟殺江陬激發态機戶金鲫禁囚金搖九關虎豹絶交決塞舉善刊人愧慚哭秦庭吏蠹裂域六官論家祿賞漫天大謊門市牧副偏閏僻語牽撮強加于人愆序青獸清音然故箬篰聲口神髓申延奢太石箭失之東隅台宗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