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赤色光耀貌。《文選·潘嶽<射雉賦>》:“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鰓。” 徐爰 注:“赩赫,赤色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赩赫山頂,照燎水陽。” 唐 李白 《君馬黃》詩:“長劍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2).顯赫盛大貌。《周書·蕭詧傳》:“既車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 宋 沉遘 《七言和君倚景靈行》:“道旁第舍多赩赫,車無停輪馬交策。”
“赩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ì hè,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顔色如火焰般赤紅且光彩奪目。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
引申為氣勢、聲名或地位的顯耀盛大。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及權威詞典(如漢典)的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選》《周書》等原文。
《赩赫》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臉色或氣色紅潤、充滿活力或生機勃勃的意象。當我們說一個人臉色赩赫時,通常是指他的面色紅潤、充滿血色的狀态。
《赩赫》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赤」和「赫」,其中「赤」的部首是「走」,它的筆畫數為7;「赫」的部首是「赤」,它的筆畫數為13。
《赩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音近于「赫赫」的讀音,而「赫赫」一詞是形容陽光熾烈、火焰炙熱的意象。後來,「赩赫」演變為形容人的臉色紅潤、充滿生機的詞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
《赩赫》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赬赫」。
古代漢字中的《赩赫》可以寫成「赭赫」或「赩赫」,其中「赭」的意思是赤土而「赫」的意思是紅色。這兩個字一起使用,強調了紅色的鮮豔和光彩。
1. 他回來時氣色赩赫,看起來精神煥發。
2. 在夕陽的映照下,遠處的山峰變得赩赫動人。
組詞可以有:赫赫有名、赩赫之色。
近義詞有:赤誠、紅潤、健康。
反義詞有:蒼白、枯萎、病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