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體之一種。一首詩中押平仄兩韻。如 唐 章碣 《變體詩》“東南路盡 吳江 畔,正是窮愁暮雨天。鷗鷺不嫌斜兩岸,波濤欺得逆風船。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就是一首兩韻詩。
兩韻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其核心特征是一首詩中交替押平聲和仄聲兩種韻腳。以下是詳細解釋:
唐代詩人章碣的《變體詩》是典型代表:
東南路盡吳江畔,仄聲韻
正是窮愁暮雨天。平聲韻
鷗鹭不嫌斜兩岸,仄聲韻
波濤欺得逆風船。平聲韻
……
全詩通過平仄交替押韻,形成獨特的節奏感()。
兩韻詩是古代文人嘗試詩歌創新的産物,通過平仄韻腳的靈活轉換豐富詩歌的表現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詩詞研究文獻。
《兩韻詩》這個詞是指一首詩歌中的兩個音節的押韻,即每兩句詩的末尾的音韻相同。這種音韻的呼應增加了詩歌的韻律感和美感。
《兩韻詩》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言部(讠)、音部(讠)、曰部(日)。根據這三個部首,該詞可以分解為12個筆畫。
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漢語大詞典》中,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中押韻技巧的一種形式。
《兩韻詩》的繁體字為「兩韻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兩韻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意義和押韻方式保持一緻。
一首兩韻詩:
春風拂面笑,
花開處處香。
這個例句中,第一句的「笑」與第二句的「香」形成了兩韻,從而使整首詩有一種韻律和韻味。
與「兩韻詩」相關的組詞有:
與「兩韻詩」近義的詞語有:
與「兩韻詩」反義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