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業。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衆瑞表》:“今懋曆啟圖,靈基再固;頃歲以來,禎應四塞。” 唐 張說 《徐高禦挽歌》:“公卿傳世範,仁義續靈基。”
(2).舍利佛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那揭羅曷國》:“城西南十餘裡有窣堵波,是如來自 中印度 淩虛遊化,降迹於此。國人感慕,建此靈基。” 唐 駱賓王 《傷祝阿王明府》:“靈基峙金闕之峯,層源瀨玉輪之坂。”
(3).指佛寺。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固以輪奂之美,冠真宰以先鳴;雕範之奇,告靈基而得雋。”
“靈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文獻和佛教語境中。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其含義可分為以下三類:
指國家或君主的宏偉事業,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佛教術語,特指供奉舍利的塔形建築,多見于佛教經典和遊記:
代指佛教寺院,體現宗教場所的神聖性: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大唐西域記》《全唐文》等典籍。
靈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指代精神或靈魂的起源、基礎或根源。靈基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概念的源頭或根本,也可以表示某個人的内在精神及思想的本質。
靈基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靈(部首示意“火”)和基(部首示意“土”)。其中,靈的筆畫數為9,基的筆畫數為8。
靈基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來源于佛教。在佛經中,靈基指代衆生的本性或佛性。後來,靈基逐漸被引申為一切事物或人類本質的根源。
繁體字中,靈基的寫法為靈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靈基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他内心深處的靈基。
2. 隻有找到靈基,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
靈性、靈感、靈魂、基礎、基本
本質、根源、起源、根本
表面、外在、外部、虛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