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蘭焚的意思、蘭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蘭焚的解釋

芳蘭遭焚。喻高人受摧折。 南朝 宋 鮑照 《詠白雪》:“蘭焚石既斷,何用恃芳堅。” 唐 陳子昂 《梓州射洪縣武東山故居士陳君碑》:“兩 龔 不免於蘭焚,二老不免於薇歎。” 唐 陳子昂 《周故内供奉學士懷州河内縣尉陳君碩人墓志銘》:“鐘鳴漏盡,竟蘭焚兮;儒行墨節,将何雲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蘭焚”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引申義解析如下:

  1. 字面本義: “蘭焚”由“蘭”與“焚”二字組合而成。“蘭”指蘭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着高潔、美好、賢德與芬芳。“焚”意為焚燒、燒毀。因此,“蘭焚”的字面意思就是“蘭花被焚燒”。

  2. 核心比喻義與引申義: “蘭焚”一詞的核心并非停留在描述蘭花被燒這一物理現象,而是作為一個高度凝練的象征和比喻,用以表達:

    • 美好事物的毀滅:指代像蘭花一樣純潔、高尚、珍貴的人或事物遭受摧殘、毀滅或不幸的命運。
    • 賢才的隕落或受迫害:常用來比喻品德高尚、才華出衆的賢人君子遭遇不幸、夭折或被陷害。
    • 對美好消逝的惋惜與哀悼:蘊含着對美好事物或優秀人物不幸遭遇的深切惋惜、哀傷和悲憤之情。
  3. 文化内涵與使用場景: “蘭焚”一詞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香草美人”的比興傳統和“物傷其類”的悲憫情懷。它常見于古典詩文、悼亡文章或表達對世事無常、賢者遭厄的感慨之中。其意境往往與“玉碎”、“璧毀”、“蕙折”等詞類似,共同構成對美好被毀這一悲劇主題的表達。其反義或對比意象常為“芝榮”(靈芝繁茂,比喻賢者得志)。

  4. 出處與經典化: 該詞的形成深受傳統文化意象影響,其經典化表述可見于南朝梁代周興嗣所編《千字文》中的名句:“蘭斯馨”。雖然《千字文》本身并未直接使用“蘭焚”一詞,但“蘭”作為美好象征的廣泛運用,為後世創造“蘭焚”這一反襯意象提供了基礎。更直接相關的意象來源可追溯至《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以及屈原《離騷》中以香草喻君子的傳統。後世文人常用“蘭焚”來表達對賢者遭難的痛惜,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詞語。

參考資料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蘭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蘭焚”字面指芳香的蘭花被焚燒,比喻高潔之人或珍貴事物遭受摧折。其中“蘭”象征高雅、尊貴,“焚”表示毀壞,組合後隱含對美好事物被破壞的惋惜。

2. 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鮑照《詠白雪》:“蘭焚石既斷,何用恃芳堅”,以蘭被焚、石斷裂的意象,暗喻品格高潔者受挫。唐代陳子昂在《陳君碑》中亦用“兩龔不免于蘭焚”表達對賢士遭遇的慨歎。

3. 使用場景

4. 近義延伸
與“玉碎”“蕙折”等詞類似,均通過物象毀滅隱喻高尚品質受創,但“蘭焚”更側重外力導緻的非正常損毀,隱含社會現實的批判色彩。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學術讨論或文學賞析中。若需具體詩句分析,可參考鮑照、陳子昂的原作(來源:、3、4)。

别人正在浏覽...

疤痕陛對不可告人殘編斷簡參部差戾成對陳衡恪觸興度關山膚愬黻藻艮背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鼓姬悍妬和怡晃晃渾浩渾天說火棍剪獲簡嚴椒闱結歡借吉結葦金箔錦歌錦衾橛株駒闊陿良價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溜冰龍章秀骨樓舩蠻氏霹拍清灰冷竈清監蚙窮呮查驅逆缫演色勃擅興律誓帶使典十三月失涕數位疏嫌韬翰痛癢相關王親文儒巫女烏鵲歌鮮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