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氏的意思、蠻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氏的解釋

(1).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西南, 汝陽縣 東南。《左傳·成公六年》:“ 晉 伯宗 、 夏陽説 、 衛 孫良夫 、 甯相 、 鄭 人、 伊雒之戎 、 陸渾 、 蠻氏 侵 宋 ,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谕》:“ 晉 果使祭事先,因令 楊子 将卒十二萬而隨之,涉於 棘津 ,襲 聊阮 、 梁 、 蠻氏 ,滅三國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參見“ 蠻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蠻氏”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曆史古國名

  1. 地理位置
    據記載,蠻氏是春秋時期的小國,位于今河南省臨汝縣西南及汝陽縣東南一帶。
    《左傳·成公六年》提到,晉、衛、鄭等國聯合蠻氏等勢力侵宋,印證其曆史存在。

  2. 相關文獻
    《呂氏春秋·精谕》中也記載了晉國攻滅蠻氏等國的史實,顯示其在戰國時期被兼并。

二、寓言中的小國

  1. 《莊子》典故
    《莊子·則陽》以“蠻氏”和“觸氏”比喻極小的存在:兩國分别居于蝸牛左右角,因争奪領地而戰。此寓言衍生出成語“蠻觸之争”,諷刺無謂的争鬥。

  2. 文化象征
    該寓言被後世用于批判目光短淺的紛争,如白居易詩雲“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争蝸角中”。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與寓言文化,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莊子》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蠻氏》是指古代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群體,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區。在曆史上,他們通常被認為是與漢族有着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民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蠻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虍”(虎的部首)和“氏”(氏的部首),共計7個筆畫。

來源

蠻氏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地理志》中。它是古代漢族對南方山區少數民族的統稱,通常被認為是與中原漢族有着明顯差異的民族。

繁體

蠻氏(繁體字)是對《蠻氏》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區别。對于《蠻氏》這一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字形和意義并未改變。

例句

他是蠻氏的後裔,因此對南方山區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

組詞

- 蠻族:指蠻氏所組成的民族群體。 - 蠻荒:指生活在偏僻荒涼地區的蠻族人民。 - 蠻橫:指人行事粗暴無禮,不講理的行為舉止。

近義詞

- 夷族:指古代中原以外的各個少數民族群體。 - 外族:指與本民族或本地區有着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其他民族。

反義詞

- 漢族:指中國主要民族之一,與蠻氏、蠻族有明顯的文化、生活習慣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