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黻藻的意思、黻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黻藻的解釋

語出《書·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繡。”謂織有黻和水藻的花紋。引申為寫出華美的辭藻或文字。 明 孫柚 《琴心記·給管求文》:“管城子即日抒詞,楮先生行當黻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黻藻(fú zǎ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與本義

  1. 黻(fú)

    指古代禮服上黑青相間的「亞」形花紋,象征權力與地位。《說文解字》載:「黻,黑與青相次文」,多用于帝王、高官服飾,如《尚書·益稷》「黼黻絺繡」即描述華貴紋飾。

  2. 藻(zǎo)

    本義為水草,引申為華麗的文采或修飾。《說文》:「藻,水艸也」,後借指文章辭藻,如《文心雕龍·情采》「辯雕萬物,藻繪春華」。

二、複合詞釋義

黻藻融合服飾紋飾與文采修飾的雙重意象,核心含義為: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尚書·益稷》

    記載舜帝命禹制作禮服「黼黻絺繡」,鄭玄注:「黻為兩己相背」,指「黻」紋如雙「己」字對稱交織。

  2. 《文心雕龍·章表》

    劉勰以「黼藻」喻公文應兼具形式與内容之美:「章表奏議,經國之樞機……必雅義以扇其風,清文以馳其麗。」(注:黼藻同黻藻)。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黻藻」既指古代禮服花紋,亦喻華美辭采,屬書面雅語。


四、現代應用與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黻藻」多用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2. 《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黻藻”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需注意其與“黼藻”可能存在字形混用現象(《書·益稷》原典用“黼黻”,後世文獻中“黻藻”或為“黼藻”的變體):

  1. 本義:裝飾性紋樣 指古代織物或器物上黻紋(兩“己”相背的對稱圖案)與藻紋(水草狀花紋)的組合裝飾。此義源于《尚書·益稷》記載的禮服紋樣體系。

  2. 文學引申:華美辭章 引申為文采絢麗的文字或修辭,如南朝謝朓《酬德賦》以“黼藻”喻精美文辭,宋人曾鞏詩句“笑談成黼藻”亦取此意。

  3. 美學範疇:修飾完善 作動詞時表示通過藝術加工使事物更臻完美,如劉晝《新論》用“黼藻鉛黃”描述建築彩繪的修飾過程。

字形辨析提示:若用戶實際查詢對象為“黼藻”(斧形紋飾與藻紋組合),其釋義體系與上述内容基本一緻,但“黼”“黻”為兩種不同紋樣(斧形紋 vs 亞形紋),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暴縱八外猖熾秤友廚具怱怱蹴伏崔嵯麤縱大朞打醮蕩寇志倒卷墊洳地震波斷面圖古定刀規處過愛國谷骨體橫土斛舟劍氣奸愬羁單紀統酒暈妝螺貝緑雲鬟茅柴酒毛囊夢月免避面陰鳴悲岷蜀木椹樸遬牽文啓召瞿目縮舌人熊潤溽伸直識舉實心實意守孝鼠雀思舊探究特奏天造唾壺敲缺無碑記誣引嫌貳襄禮先日稀不相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