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嫌”。疏遠嫌棄。《後漢書·皇後紀上·章德窦皇後》:“初, 宋貴人 生皇太子 慶 , 梁貴人 生 和帝 。後既無子,并疾忌之,數閒於帝,漸緻疎嫌。”
“疏嫌”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疏嫌”指因猜忌或不滿而産生的疏遠與嫌棄關系。其中:
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上·章德窦皇後》,描述窦皇後因無子嗣而嫉妒宋貴人與梁貴人,并通過挑撥使皇帝逐漸疏遠她們:
“後既無子,并疾忌之,數閒於帝,漸緻疎嫌。”
“疏嫌”是古漢語中表意較重的詞彙,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讨古籍案例或詞義演變,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疏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疏”和“嫌”兩個字組成。這個詞的字義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懷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的部首是疒,總筆畫數為5。"嫌"的部首是女,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疏嫌》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其中提到了項羽不信任傅喜的事情,描述了疏遠和懷疑的情況。
繁體:
《疏嫌》的繁體字為「疏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雖然《疏嫌》這個詞已經存在,但其具體的古代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由于過去的誤會,他們之間一直存在着疏嫌。
2. 他對新同事心生疏嫌,因此很少與其交流。
組詞:
與《疏嫌》相關的詞彙有:
1. 疏離
2. 嫌棄
3. 親近
近義詞:
與《疏嫌》意思類似的詞彙有:
1. 猜忌
2. 背離
3. 疑慮
反義詞:
與《疏嫌》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親密
2. 信任
3. 接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