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艮背的意思、艮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艮背的解釋

(1).《易·艮》:“艮其背,不獲其身。” 王弼 注:“施止於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 孔穎達 疏:“施之於人,則是止物之情,防其動欲。”背,謂相背而不見。後因稱不動物欲之念為“艮背”。 唐 李商隱 《獻河東公啟》之一:“艮背卻行,氷心自處。”

(2).一種精神治療法。欲人清心寡欲,猶如今之靜坐法。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吾 閩中 又有三教之術,蓋起於 莆 中 林兆恩 者。以艮背之法,教人療病。因稍有驗,其徒從者雲集,轉相傳授,而吾郡人信之者甚衆。”

(3).東北隅。背,通“ 北 ”。北方。 唐 李邕 《海州大雲寺禅院碑》:“寺之艮背,山之前臨,有 确師 禪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艮背”一詞源于《易經》,包含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義項

  1. 克制物欲之念(哲學概念)
    源自《周易·艮卦》爻辭“艮其背,不獲其身”,意為将注意力集中于背部(象征停止外求),以隔絕外界欲望幹擾,達到内心靜止狀态。王弼注:“施止于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孔穎達疏進一步解釋為“止物之情,防其動欲”。唐代李商隱在《獻河東公啟》中即以“艮背卻行”表達超然物外的境界。

  2. 傳統精神療法(養生實踐)
    指通過靜坐、清心寡欲的方式調節身心,類似現代冥想。明代謝肇淛《五雜俎》記載,福建莆田林兆恩曾用“艮背之法”教人療病,因療效顯著而廣為流傳。

  3. 方位指代(地理概念)
    “背”通“北”,故“艮背”可指東北方或北方。《海州大雲寺禅院碑》中“寺之艮背”即描述寺廟位于東北方位。

二、延伸解析

三、應用示例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周易》原文及相關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艮背

艮背是一個詞語,表示一個人背部僵硬、不靈活,缺乏彈性的狀态。這個詞語可以拆分為“艮”和“背”兩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艮”字的部首是艮,總共有8筆。而“背”字的部首是肉,總共有9筆。

來源

“艮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的《易經》。根據《易經》中的卦象,艮為山的卦象,象征着靜止、止息的狀态。由于背部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艮背”一詞指的是背部失去了靈活性和活動能力,即類似于山的靜止狀态。

繁體

繁體字“艮背”的寫法和“艮”的簡化字相同,而“背”的繁體寫法為“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雖然沒有具體的“艮背”一詞,但是“艮”和“背”分别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艮”字的古代寫法是上面一個“阝”,下面一個“戈”,而“背”字的古代寫法則是上面一個“自”,下面一個“北”。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通用。

例句

1. 他久坐不動,導緻背部艮背。

2.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會使得頸部和背部趨向于艮背狀态。

組詞

艮背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艮背保健操”、“艮背治療”等。

近義詞

與“艮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僵硬背部”、“僵直的背脊”等。

反義詞

與“艮背”相對的詞語是“靈活背部”、“活動自如的背脊”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