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衡恪的意思、陳衡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衡恪的解釋

(1876-1923)畫家。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江西義甯(今修水)人。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與研究。其花鳥畫渾厚绮麗,山水畫鈎多皴少,人物畫帶速寫情趣。又工篆刻、書法,能詩。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衡恪(1876-1923),字師曾,是中國近代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其名“衡恪”二字取自《詩經·大雅·文王》“于緝熙敬止,衡門之下”及《尚書·周官》“恪慎克孝”,蘊含“秉持正直、恪守德行”之意。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衡”本義為秤杆,引申為衡量、公平,《說文解字》釋為“牛觸,橫大木其角”,後衍生為平衡、标準;“恪”指恭敬、謹慎,《爾雅》注“恪,敬也”,強調品行端方。二字組合,既體現傳統士大夫對道德準則的堅守,亦呼應其藝術創作中“重格調、尚氣骨”的審美追求。

陳衡恪的藝術成就集中于金石書畫領域,尤以寫意花鳥畫著稱,主張“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其理論對近代中國畫革新影響深遠。相關研究可參考《中國美術家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及《陳師曾畫論》(中國書店,2008年)。

網絡擴展解釋

陳衡恪(1876年3月12日—1923年9月17日),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及理論家。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信息

2.藝術成就

3.學術貢獻

4.曆史地位

陳衡恪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之一,其藝術實踐與理論構建在20世紀初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他融合中西的探索,為傳統文人畫注入新活力,被公認為近代美術轉型的關鍵人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家族背景,可查閱《陳師曾畫論》等專著或相關學術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十四調邊罅超員成事不說尺五天彈痕道館大小阮頓挫奪門之變惰懈飛刍挽糧非孝豐屋之戒蓋澆飯劀殺杭本河皷橫川合事話霸花花草草黃金鹗換肩胡鼓斛律混擾壺中日月绛脣間距熸滅假氣頸領矜功恃寵謹好進猛九戶阃業擴編鬣葵林柯龍勒論經魯拙馬戲朦瞽木符凝住盤籃日火三十六玉皇殺喳盛開收攟嬥歌統一口徑閑奏下元邪津系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