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編斷簡的意思、殘編斷簡的詳細解釋
殘編斷簡的解釋
殘缺不全的書籍。 宋 歐陽修 《論删去正義中谶緯劄子》:“殘編斷簡,出於屋壁。” 清 戴震 《書閻甯前墓志後》:“忠義之士,雖其殘編斷簡,人猶慕而傳之,況其鴻文鉅篇,照耀人間乎!”
詞語分解
- 殘編的解釋 殘缺不全的書。 元 成廷珪 《夜思》詩:“青燈細雨三更夢,白首殘編萬古心。” 明 文徵明 《寄黃泰泉學士》詩:“殘編空復淹 司馬 ,當路何人薦《子虛》!”
- 斷簡的解釋 見“ 斷簡殘編 ”。
專業解析
“殘編斷簡”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文稿,常用來形容因年代久遠、保存不善或戰亂破壞等原因而散佚不全的古代典籍。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核心釋義
指殘缺不全的古籍或書卷。其中:
- 殘編: “殘”指殘缺、不完整;“編”原指串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後引申指書籍、書冊。合指殘缺不全的書冊。
- 斷簡: “斷”指斷裂、斷開;“簡”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片或木片,即竹簡或木簡。合指斷裂散落的竹簡木片。
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古代書籍因竹簡散亂斷裂而變得殘缺不全的狀态,後泛指所有殘缺不全的文獻資料。
二、 字義分解與引申
- 殘: 本義為傷害、毀壞,引申為不完整、剩餘、殘餘。
- 編: 本義為串聯竹簡的皮繩(韋編),引申為按順序排列、組織,再引申為書籍、書卷(因古代書籍由編連的竹簡構成)。
- 斷: 本義為截開、分開,引申為不連續、隔絕。
- 簡: 本義為古代書寫用的狹長竹片或木片,是紙張普及前的主要書寫材料,後也泛指書籍、信件。
“斷簡”一詞本身就常用來指代殘缺的文字記載或書籍。
三、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的形成與演變反映了古代文獻保存的艱難。其概念和類似表述很早就已出現:
- 其思想源頭可追溯至對古代典籍散佚現象的記述。例如,宋代歐陽修在《論删去正義中譏緯劄子》中提到:“或曰:焚其書,廢其徒,然後可也。則《禮》之失自唐已來,論議者多矣,況《九經》正義,涉乎緯谶之文,尤為駁雜,不必盡焚,如《毛鄭詩》之《譜》及《正義》中援引緯說,如‘六天’、‘感生帝’之類,皆可删去,以《詩》之殘編斷簡,猶有可采,況其全者?”
- 《宋史·歐陽修傳》在評價其學術貢獻時也提到:“修好古嗜學,凡周、漢以降,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研稽異同。” 這裡“斷編殘簡”與“殘編斷簡”同義,指歐陽修廣泛收集并研究各種散佚不全的古代文獻。
四、 用法與語境
- 形容古籍散佚: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書籍因各種原因(如戰火、蟲蛀、水淹、人為破壞等)而部分丢失、損毀的狀态。例如:“曆經戰亂,許多珍貴典籍隻剩下些殘編斷簡。”
- 指代零散資料: 引申指零散不全的文字記錄、曆史資料或研究成果。例如:“關于那段曆史,我們隻能從一些殘編斷簡中尋找線索。”
- 帶有惋惜意味: 使用時往往帶有對文化損失、曆史信息缺失的惋惜之情。
- 同義或近義表達: 斷簡殘編、斷編殘簡、斷墨殘楮、片簡殘編、蠹簡遺編等。
五、 文化意義
“殘編斷簡”不僅是一個描述性的詞語,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提醒人們古代文獻保存與流傳之不易,突顯了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過程中文獻典籍所經曆的劫難與堅韌。對“殘編斷簡”的搜集、整理、校勘和研究(即“輯佚”),是中國傳統學術(尤其是清代樸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恢複古書原貌、保存文化遺産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權威參考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釋義基礎)
[宋] 歐陽修. 《歐陽文忠公集》. (典故出處)
[元] 脫脫 等. 《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列傳第七十八》. (曆史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殘編斷簡”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文章,通常因年代久遠、戰亂、保存不善等原因導緻文獻散佚或破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
“編”指古代串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是書寫用的竹片或木片。成語字面指斷裂的編繩和殘損的竹簡,代指不完整的文獻。
- 引申義:
泛指因曆史原因(如戰亂、火災、蟲蛀等)而殘缺的書籍、文章或文史資料。
二、出處與用法
-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北周庾信的《謝滕王集序啟》:“殘編落簡,并入塵埃。”
- 宋代歐陽修在《論删去正義中谶緯劄子》中亦提到:“殘編斷簡,出於屋壁。”
-
近義關聯:
與“斷簡殘編”“斷編殘簡”為同源成語,意義相近,均強調文獻的殘缺性。
三、使用場景
- 學術研究:
常用于描述古代文獻整理或考古發現中不完整的文本,如:“考古學家從墓中發掘出一些殘編斷簡,需進一步修複研究。”
- 文學創作:
可比喻零散的記憶或未完成的作品,如:“這部小說僅是殘編斷簡,作者便因病擱筆。”
四、例句參考
- 清代戴震曾言:“忠義之士,雖其殘編斷簡,人猶慕而傳之。”
- 宋代黃庭堅詩雲:“斷編殘簡伴閑居。”
五、補充說明
- 現代延伸:
該詞也可用于比喻零散的知識片段或未完成的項目,如“曆史的殘編斷簡中隱藏着無數未解之謎”。
- 相關成語:
“片紙隻字”“吉光片羽”均與文獻的珍貴殘缺性相關,但側重點略有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歐陽修《集古錄》或陸遊《對酒》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悫阿蒙白足僧被面邊防筆斷並邊纏約馳芳催比大江黨同伐異登尋掉書囊動機黩穹惡補飛構飛射附封剛硬坩子土高簳害愁韓柳歐蘇渾混婚儀豁牙交鬭椒庭攫鸷開從克核匡嶺量授兩闱吝啬鬼溜淌麻炬迷複盤倒痊較日本人贍敏山廀神煞説解司公子澌滅宿因天華亂墜酴醾佗負違貳下鍋銜蘆鹹五登三下陷颉滑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