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儒的意思、文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儒的解釋

(1).指儒者中從事撰述的人。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者為世儒。” 明 李贽 《賈誼》:“ 班氏 文儒耳,隻宜依 司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論也。” 王闿運 《郭新楷傳》:“自 乾 嘉 以來,文儒分古今之學。”

(2).指講求禮樂教化的儒生。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幹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周書·賀拔勝傳》:“乃招引文儒,讨論義理。” 清 方苞 《讀<周官>》:“假如 戰國 秦 漢 之人能僞作,則《冬官》之缺,後之文儒有能補之者乎?”

(3).文士。 唐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書懷》詩:“ 趙 俗愛長劍,文儒少逢迎。” 章炳麟 《辨<詩>》:“由 商 周 以訖六代,其民自貴,感物以形於聲,餘怒未渫,雖文儒弱婦,皆能自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複合詞,其内涵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詞源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1993年版)的記載,"文儒"最早見于《後漢書·杜林傳》,原指"精通經籍的儒者",由"文"(典籍學問)與"儒"(儒家學者)二字組合而成,強調學術造詣與道德修養的雙重屬性。

二、古代文獻釋義 王充《論衡·效力》中提出:"文儒懷先王之道,含六藝之文",此處特指既通曉儒家經典又擅長文章著述的學者。至唐代,劉禹錫《唐故尚書禮部員外郎柳君集紀》記載的"文儒之盛",則擴展為對兼具文學才華與儒學修為的知識群體的統稱。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7年)将其釋為:"①古代指學問淵博、擅長文章的儒者;②現泛指有深厚文化修養的學者"。這種演變體現了從職業身份稱謂到文化品格評價的語義擴展,如錢鐘書《管錐編》中論及"文儒之道",即強調學術研究需兼備文采與義理。

四、學術評價維度 程千帆在《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中指出,唐代科舉制度下形成的"文儒"群體,實際構成了"以經術為根基,以辭章為表現"的複合型人才标準,這種評價體系對後世文人價值取向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文儒”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én rú,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闡釋,綜合各權威來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指儒者中從事撰述的人
    漢代王充在《論衡·書解》中提到“著作者為文儒,說經者為世儒”,強調文儒以著書立說為特點,區别于單純闡釋經典的世儒。

  2. 講求禮樂教化的儒生
    這類文儒注重禮樂制度與社會教化,如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廣譬》中稱“《韶》《夏》作則文儒起”,體現其文化傳承功能。

  3. 泛指文士或學者
    唐代李白詩句“文儒少逢迎”中,“文儒”指代學識淵博、文采斐然的士人群體。


二、文化内涵與曆史背景


三、其他延伸

“文儒”不僅是一個曆史詞彙,更承載了古代文人在儒學與文學雙重領域的文化追求。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論衡》《抱樸子》等文獻或光明日報相關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及爾案堵如故絆手絆腳畢對常歲插足霃霃崇構春幡儲元宮倒風叨念大願颠危多變多重國籍篚箧鳳儀負霜毂端股權公司浩廣後顧之憂嘩耳嘉好極福經畫旌斾阱獸精思禁鐘卷堂具備谲計來效練若料石判冥旆旌皮賴橋面乞靈趨之若骛弱柳善法首官豎貂數罵說天良四隈送年素行讨飯棒甜差題鳳頽爛玩繹悟澈仙格賢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