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形灰心的意思、枯形灰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形灰心的解釋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郭象 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無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體中獨任天真而已。”後因以“枯形灰心”形容身心寂靜。 宋 蘇轼 《參寥子真贊》:“與人無競,而好刺譏朋友之過;枯形灰心,而喜為感時玩物不能忘情之語。”亦作“ 枯體灰心 ”。《雲笈七籤》卷九四:“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所有計念,從忌心生,若枯體灰心,則萬病俱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形灰心”是由“枯形”與“灰心”兩個古典意象組合而成的四字短語,其内涵可追溯至道家哲學與古代詩文傳統。從字義分析,“枯形”指形體如槁木般幹枯,語出《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比喻摒棄感官欲望後的超然狀态;“灰心”源自《莊子·知北遊》“心若死灰”,描述心靈如熄滅的灰燼般寂靜無波,兩者疊加強調身心俱寂的修行境界。

該短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釋義為“形容身心寂靜,不為外物所動”,常用于描述隱士或修行者摒棄世俗後的精神狀态。例如明代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以“枯形灰心”形容山中禅者的生存狀态,體現道家“坐忘”思想對文人精神世界的影響。

在用法層面,該詞多作謂語或定語,常見于文學性語境,如“枯形灰心之士,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化用自《莊子·天下》)。需要注意的是,其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屬于具有古典色彩的書面用語。

權威來源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3.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枯形灰心”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ū xíng huī xī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釋義與出處
    該成語形容身體如枯木、内心如死灰的狀态,多指極端消極或身心寂靜。其最早出自《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也。” 莊子借此表達摒棄情感與欲望、回歸自然本真的哲學思想。

  2. 示例與延伸
    宋代蘇轼在《參寥子真贊》中曾用此語描述參寥子的矛盾性格:“與人無競,而好刺譏朋友之過;枯形灰心,而喜為感時玩物不能忘情之語。” 此例既體現消極表象,又暗含對世事的未完全忘情。此外,《雲笈七籤》中亦有“枯體灰心”的變體用法,強調身心俱寂以消除雜念。

  3. 用法與色彩
    成語結構為聯合式,屬貶義詞彙,多用于書面語境,形容人因極度失望或修行達到無欲無求的狀态。需注意其與“心如死灰”的區别,後者僅強調内心沉寂,而“枯形灰心”更突出身心合一的狀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或哲學背景,可參考《莊子》原文及蘇轼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葆衛北壇獖羊鼈珠璨然揣抹電橋疊矩重規底下洞冶非昔是今鋒猬佛門黼黻皇猷高才絶學觀睄寡人之疾畫陣回湍溷溷溷圊矯飾酒魁駿奔俊靈刊削笠澤龍馭茅盾孟什維克妙理冥翳蘑菰蕈潘鬓成霜奇秘肉案入梅三驚三三沙嗄深處折葼殳蟲水源黍穣樹頭私券堂前天得梯橋銅闆通赇通俗讀物頽堕衛賜無底窦弦匏先醫戲彩席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