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駿犇 ”。急速奔走。《後漢書·章帝紀》:“駿奔郊畤,鹹來助祭。”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對進今上箋》:“是以玉馬駿犇,表 微子 之雲;金版出地,告 龍逢 之怨。” 唐 韓愈 《郴州祈雨》詩:“旱氣期銷蕩,陰官想駿奔。” 清 顧炎武 《再谒天壽山陵》詩:“臣子分則同,駿奔誰供職。”
“駿奔”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各來源解釋如下:
拼音為jùn bēn,原義指急速奔跑,常用來形容馬匹快速奔馳的狀态。在古漢語中,“駿”通“俊”,有迅捷之意,“奔”則強調疾行的動作。
該詞從馬匹奔跑的本義,逐漸擴展比喻為人行動迅猛、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态。如成語“駿奔絕塵”形容行動果斷不留餘力。
現代有将“駿奔”用于人名,取“踔厲駿發、奔逸絕塵”的積極寓意,表達對果敢進取品格的期許。
注: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姓名學解析,可參考漢典、古詩文網等來源。
《駿奔》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動物疾馳奔跑的姿态,也可以比喻人勇往直前、迅猛行動的狀态。
根據現代漢語拼音,駿奔的拆分部首為“馬(馬的部首為馬)”,其中駿是“馬”字旁的部首,奔是“奔”字的部首。
“駿奔”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繁體形式是“駿奔”,其中駿是“馬”字旁的繁體,而奔的寫法和現代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駿奔”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是:
「勻」字的上面有一個點,「奔」字的上面有一個彎彎的長方形線:
駿
奔
在古代文獻中,有一句成語是由“駿奔”演變而來的:
“錦繡前程,駿馬奔騰”。
一些與“駿奔”相關的組詞有:
駿馬、駿狀、競速、疾馳
在意義上,近義詞可以是:
疾速、飛馳、迅捷、奮發向前
反義詞可以是:
緩慢、停滞、遲緩、沉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