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梅的意思、入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梅的解釋

進入梅雨期。各地氣候時節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 宋 陸遊 《入梅》詩:“微雨輕雲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時開。” 元 陳元靓 《歲時廣記·夏黃梅雨》:“《四時纂要》雲:‘梅熟而雨曰梅雨。’又 閩 人以立夏後逢庚日為入梅,芒種後逢壬日為出梅。”《文彙報》1984.5.21:“因此,不能憑日曆上的入梅、出梅來指導生産和生活,而要聽取氣象台發表的梅雨預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入梅,又稱"進梅",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外的季節性氣候概念,特指每年春夏之交江淮流域進入持續陰雨天氣的起始階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詞屬氣象學專有名詞,指"梅雨季節開始",通常發生在每年公曆6月中旬至7月初,具體時間隨大氣環流變化略有浮動。

從氣候特征分析,入梅需同時滿足三項指标:一是副熱帶高壓脊線北移至北緯20度附近,二是連續五日降雨日數占比超60%,三是日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中國氣象局氣候監測标準)。此時太平洋暖濕氣流與北方冷空氣在長江中下遊形成準靜止鋒,導緻長達20-30天的持續性降雨,相對濕度普遍達80%-95%區間。

在農事領域,《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記載入梅對水稻分蘖具有關鍵作用,適度的梅雨可保證水田蓄水量,但過量降水易引發洪澇災害。江南地區素來有"入梅補塘,出梅修倉"的民諺,反映了降水周期與農業生産的密切關聯。

需特别說明的是,不同地區入梅稱謂存在差異。據《中國地理大辭典》載錄,該現象在台灣海峽兩岸稱"黴雨",取其器物易黴之意;日本則沿用中國古稱"五月雨",而華南地區因氣候差異不設入梅節氣。

網絡擴展解釋

“入梅”是氣象學中的一個術語,指進入梅雨季節的起始時間,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入梅亦稱“入黴”或“進梅”,指每年初夏向盛夏過渡時,我國長江中下遊及南方地區進入持續陰雨天氣的時期。此時空氣濕度大、降水頻繁,因正值梅子成熟,故稱“梅雨”。

2.時間範圍

3.氣象特征

4.曆史與文化

5.注意事項

如需了解具體年份的入梅時間或氣象數據,建議查閱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實時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不舉博負波路壯闊才多識寡倉舍嘗新呈面笞鳳鞭鸾吃館子儲宮出自達士蹬跶點汙底兵頂冠束帶定遠東南亞斷袖癖蹲舞二不楞封留高等植物貴齊黑球慧麗昏慘剌溷錯建省交獻吉貝窘狹局尺濬瀹靈幌鸾車緑酒綿白糖明旭逆案驽暗騎鸾骖鳳清口認保戎統三大作風傷惋生腰坐畲菑時馔艏樓屬賴鼠竊四夷館肅布圖瓦盧瀇滉閑情鋅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