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頽堕的意思、頽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頽堕的解釋

謂精神頹廢衰憊。 唐 韓愈 《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頽堕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三》:“為政而至於不為民信,則號令日輕,紀綱日弛,賞不足勸,而罰不可懲,委靡頽堕,無事不能立矣。” 清 黃宗羲 《萬貞一詩序》:“彼以為溫柔敦厚之詩教,必委蛇頽堕。”

頹敗崩潰。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徧詢 謝茂秦 葬處,得之南門外二十裡,見小冢頽堕荒草中,為賦詩弔之。”參見“ 頽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頽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uí duò,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1. 精神頹廢衰憊
    指人的精神狀态萎靡不振,缺乏活力。例如唐代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描述“頽堕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即通過書法表現内心的頹廢。
    金代王若虛也以“委靡頽堕”形容政治治理失序時的狀态,強調精神層面的衰敗。

  2. 社會或秩序的頹敗
    清代黃宗羲在《萬貞一詩序》中用“委蛇頽堕”批評詩教傳統的僵化,引申為文化或制度的崩潰。此外,“堕”字本義含“毀壞”之意(如對“堕”的字源分析),進一步強化了“頽堕”指向整體性衰落的語境。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關聯詞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文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頽堕的意思

頽堕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人或事物堕落、淪喪、敗壞等負面狀态。

頽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頽字由“頁”(頭部)和“危”(危險)兩個部首構成,總共有20個筆畫。

堕字由“土”(土地)和“隹”(鳥)兩個部首構成,總共有12個筆畫。

頽堕的來源

頽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原意是指金兀術敗壞淪落的狀态。後來逐漸演變為代指人或事物道德敗壞,沒有前途的意思。

頽堕的繁體

頽堕的繁體字為「頹墮」。

頽堕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頽以「頭」和「壽」的組合寫作「頹」,而堕以「土」和「隹」的結合寫作「墮」。

頽堕的例句

1. 他從一個有夢想的青年變得頹廢堕落,一事無成。

2. 這個家族曾經是富甲一方的,但隨着代際傳承,漸漸變得頽堕衰敗。

頽堕的組詞

頽唐(形容古代唐朝淪喪衰敗的狀況)

頽落(形容堕落、衰敗)

頽堕的近義詞

頹廢、敗壞、腐敗

頽堕的反義詞

崛起、進步、振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