鼈珠的意思、鼈珠的詳細解釋
鼈珠的解釋
《呂氏春秋·本味》:“ 醴水 之魚,名曰朱鼈,六足,有珠百碧。” 陳奇猷 校釋:“皮有珠文。”《山海經·東山經》引作“﹝珠蟞魚﹞六足,有珠”。後因謂鼈足有珠。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真珠》﹝集解﹞引 陸佃 曰:“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鼇珠在足,蚌珠在腹。”按,《初學記》卷八引 沉懷遠 《南越志》:“海中多朱鼈,狀如肺,有四眼六腳而吐珠。”此又為一說。
詞語分解
- 鼈的解釋 鼈 (鱉) ē 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龜,背甲上有軟皮,無紋。肉可食,甲可入藥。亦稱“甲魚”、“團魚”;有的地區稱“鼋”;俗稱“王八”。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珠的解釋 珠 ū 蛤蚌因沙粒竄入殼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質,逐層包起來形成圓粒,乳白色或略帶黃色,有光澤,可做裝飾品,亦可入藥。稱“珍珠”(亦作“真珠”,簡稱“珠”):珠蚌。珠寶。珠花。夜明珠。珠玑(喻優美的詞藻
網絡擴展解釋
“鼈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
一、本義:神話生物的特征
根據《呂氏春秋·本味》和《山海經·東山經》記載,“鼈珠”最初指一種名為“朱鼈”的神話生物。其特點為:
- 形态描述:六足,表皮帶有珠狀紋路(“有珠百碧”),可能因外形被聯想為“足部含珠”。
- 文獻佐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進一步分類,提到“鼇珠在足”,即鼈類生物的珠狀物位于足部。
二、成語引申義:因小失大的比喻
在成語用法中,“鼈珠”被賦予象征意義:
- 核心含義:比喻因貪圖小利而錯失重大機會,得不償失。
- 意象解析:以“鼈”象征貪婪(鼈性貪食),以“珠”代指珍貴事物,強調因短視行為導緻損失。
三、其他争議性說法
另有觀點認為“鼈珠”是古代貝殼貨币(如所述),但此說法:
- 文獻依據薄弱:未見于權威古籍,且來源可信度極低;
- 可能混淆概念:或與“貝币”等其他古代貨币名稱産生誤讀。
總結建議
若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建議優先參考《呂氏春秋》《山海經》等早期文獻的本義;若用于日常語境,則多取成語的比喻義。需注意避免與低權威來源的非常規解釋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鼈珠,一個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
意思:鼈珠即指龜卵,是指龜類産下的卵子。在農曆春季,許多龜類會到沙灘或者河床上産卵,這些卵子通常呈球形,外表光滑,通體為白色或者黃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鼈珠的拆分部首是魚,它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鼈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的民間傳說。相傳,龜鼈類在冬季隱蔽起來入土冬眠,待到春季時,它們會返回原來的生活環境,産下寶貴的龜卵。人們發現這些龜卵後,賦予了它們一種神秘、珍貴的意義,從而稱之為鼈珠。
繁體:鼈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鱉珠。
古時漢字寫法:關于鼈珠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因為其特定的名稱,在古代文獻中沒有找到确切的記錄。但可以推斷,由于鼈這個字本身較為古老,它在古代象形字中可能以龜形為基礎,再加上相應的卵子符號來表示。
例句:這些鼈珠是非常稀有和珍貴的,需要特殊保護。
組詞:鼈殼、珠寶、龜卵、珍珠。
近義詞:龜卵、龜蛋。
反義詞:非龜卵、非龜蛋、非鼈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