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茶。《爾雅·釋木》:“檟,苦荼。” 郭璞 注:“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 蜀 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 義疏:“今‘茶’字古作‘荼’……至 唐 陸羽 著《茶經》,始減一畫作‘茶’,今則知茶不復知荼矣。” 唐 陸羽 《茶經·七之事》:“《華佗食論》:‘苦荼久食益意思。’”
(2).苦菜。《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毛 傳:“荼,苦菜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君不見栖栖窮巷孤寒儒,此時此際如苦荼。”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苦荼漢語 快速查詢。
“苦荼”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部分現代資料提到“苦荼”可比喻“苦澀的心情”,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後起的引申義。
“苦荼”在古籍中主要指茶和苦菜,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其字形演變(荼→茶)和地域稱呼差異反映了古代語言文化的特點。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爾雅》《茶經》等文獻來源。
苦荼:指苦澀或痛苦的體驗或感受。也可以形容事物的味道或口感極其苦澀。
苦荼的部首分别是艹和艹。苦的筆畫為5畫,荼的筆畫為9畫。
“苦荼”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最早出現在《前漢書·藝概傳》中,用于形容某種具有苦澀味道的飲料。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形容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艱辛、痛苦或困厄之事。
苦荼的繁體寫法是「苦荼」。
在古代,苦荼的寫法為「苦苫」。其中「苫」的意思是覆蓋或遮蓋,與現代的「荼」字相似,都有遮蔽或阻隔的意味。
1. 生活的艱辛和挫折讓他嘗盡了苦荼。
2. 這種藥水口感苦荼,但對身體很好。
可以通過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如:"苦荼無味",意為非常苦澀、難以忍受。
1. 疚痛:指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2. 苦澀:形容味道或感受極其苦楚和難受。
1. 甜蜜:形容味道或感受極其甘美和愉悅。
2. 愉快:指心情愉悅、舒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