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己的意思、孝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己的解釋

人名。傳說為 殷高宗 武丁 之子,以孝行著,因遭後母讒言,被放逐而死。後用作孝子的典範。《莊子·外物》:“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 孝己 憂而 曾參 悲。” 成玄英 疏:“ 孝己 , 殷高宗 之子也,遭後母之難,憂苦而死。”《史記·陳丞相世家》:“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 尾生 、 孝己 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孝己 , 高宗 之子,有孝行。”《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孝己 殺身因謗語, 申生 喪命為讒言,親生兒子猶如此,何怪螟蛉受枉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孝己”的詞義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孝己(xiào jǐ)是一個曆史人物名,傳說為商朝高宗武丁之子,因以孝行著稱卻遭後母陷害被放逐而死,後被視為孝子的典範。


身份與背景

  1. 身份
    孝己是商朝第23任君主武丁的兒子。武丁在位期間被稱為“殷高宗”,是商朝中興的重要君主。
  2. 家庭遭遇
    因後母的讒言,孝己被父親武丁放逐,最終憂苦而死。這一故事體現了古代孝道觀念與家庭倫理的複雜性。

文獻記載與評價

  1. 《莊子·外物》
    記載:“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指出孝行未必能獲得父母的偏愛,揭示了孝己悲劇的核心。
  2. 《史記》引用
    在《陳丞相世家》中,孝己與守信的尾生并提,說明其形象被用作品德典範,但也被認為“無益于勝負之數”,隱含對單純道德行為的反思。

後世影響

孝己成為孝道文化中的典型符號,常與曾參等孝子并列,用于讨論孝行與親情的關系。其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家庭倫理矛盾的認知。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如《莊子》原文),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孝己》

《孝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包含了“孝”和“己”兩個字。它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詞語,代表着對自己的孝敬和尊重。

《孝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孝己》中,第一個字“孝”的拆分部首是“子”,它有4個筆畫。第二個字“己”的拆分部首是“巳”,它有3個筆畫。

《孝己》的來源

《孝己》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是孔子所倡導的一種道德觀念。在儒家文化中,孝是最重要的道德倫理之一,而《孝己》則強調了對自己的孝敬。

《孝己》的繁體

《孝己》的繁體字寫作「孝己」,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孝己》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孝己」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孝己》的例句

一個體現《孝己》的例句是:“尊敬自己的身體,是對生命最好的孝順。”這句話強調了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關注和照顧。

與《孝己》相關的組詞

與《孝己》相關的組詞有:孝心、孝敬、自己、己身等。

與《孝己》近義詞

與《孝己》近義的詞語包括:自尊自愛、自我尊重、自我關愛等。

與《孝己》反義詞

與《孝己》反義的詞語包括:自卑、自我忽視、不自愛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