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苦荼的意思、苦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苦荼的解释

(1).指茶。《尔雅·释木》:“檟,苦荼。” 郭璞 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蜀 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 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 唐  陆羽 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復知荼矣。” 唐  陆羽 《茶经·七之事》:“《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2).苦菜。《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薺。” 毛 传:“荼,苦菜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苦荼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苦荼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一种植物,也作为茶的早期称谓。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解析其详细释义:

一、植物属性

苦荼指野生苦菜,属菊科植物。据《尔雅·释草》记载:“荼,苦菜。”其茎叶味苦,古人采食或入药。例如《诗经·邶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即以荼之苦涩反衬生活的艰辛。此义项在先秦文献中常见,强调其食用与药用价值。

二、茶的别称

汉代起,“荼”渐指茶树及其制品。唐代陆羽《茶经》明确将“荼”字减一横为“茶”,标志“苦荼”成为茶的代称。宋代《集韵》释:“荼,茗也。或从木作‘茶’。”这一演变印证了茶文化的发展,如司马相如《凡将篇》所列药材中的“荈荼”即指茶。

三、文化意涵

苦荼在诗文中常承载生活隐喻。如王褒《僮约》“烹荼尽具”反映汉代饮茶习俗;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则赋予其文人雅趣。其“苦尽甘来”的特性,亦被引申为人生哲理的象征。

词义演变脉络:

先秦:苦菜(食用) → 汉代:茶饮萌芽(“荼”字兼用) → 唐代:专指茶(“茶”字定型)

权威参考: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茶经》记载;

词源演变据《说文解字注》及王国维《观堂集林·释荼》;

诗文例证引自《诗经》《全唐诗》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苦荼”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一、指代茶

  1. 本义来源
    根据《尔雅·释木》记载,“槚,苦荼”,表明“荼”在古代即指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进一步说明,“荼”字后来演变为“茶”。
  2. 地域与时间差异
    古代将早采的茶叶称为“荼”,晚采的称为“茗”或“荈”,蜀地(今四川一带)则习惯称茶为“苦荼”。

二、指苦菜

  1. 植物释义
    “苦荼”也指一种味苦的野菜,即苦菜。《诗经·邶风·谷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薺”的“荼”即为此意。
  2. 文学中的比喻
    清代和邦额的《夜谭随录》用“苦荼”形容贫寒儒生的困苦生活,延伸出苦涩境遇的意象。

三、现代引申义(非传统释义)

部分现代资料提到“苦荼”可比喻“苦涩的心情”,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后起的引申义。



“苦荼”在古籍中主要指茶和苦菜,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其字形演变(荼→茶)和地域称呼差异反映了古代语言文化的特点。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尔雅》《茶经》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榜棰边图抪徧布绞步牵车禅居谗人馋相褈复村行打筋斗打寮丹丘颠茄殿堂楼阁二条燔煨府堂高才远识公曹鼓荡澒耳会徽会遇活国骄行极轨鯨觀惊捷惊惊怍怍衿佩九邱勘覆老瓦黎民崚临命论判马八二面受内亲庞厚僻滥洽同琼萼琼室阙败阕勾三纲森芒生拉硬拽圣世殊等死信炭墼徒有虚名仙岑相距小打扮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