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水匱 ”。1.猶今之水庫。 宋 蘇轍 《乞給還京西水櫃所占民田狀》:“臣欲乞指揮 汴口 以東州縣,各具水櫃所占頃畝數目及每歲有無除放二稅,仍具水櫃委實可與不可廢罷。”《宋史·太祖紀一》:“甲戌,幸城南,觀修水匱。”
(2).軍事上的一種防禦設施。 明 唐順之 《條陳水運事宜》:“渠澮滿野,因成水匱,制限胡騎,不得突越。”《明史·劉定一傳》:“陸則縱橫掘塹,名曰地網;水則瀦泉令深,名曰水櫃。”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水櫃扼 涪江 ,石門防 劍閣 。”
(3).商店的櫃台。《金6*瓶6*梅詞話》第五十回:“水櫃上放着一瓶酒。”《金6*瓶6*梅詞話》第五十回:“把酒推掀了,流在水櫃上, 傅夥計 恐怕他濕了帳簿,連忙取手巾來抹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水櫃漢語 快速查詢。
“水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指調節運河供水的蓄水工程,類似現代水庫。主要用于航運或農業灌溉,多見于宋明時期文獻。例如:
古代軍事中利用蓄水工程作為屏障,限制敵軍行動。例如:
明清小說中特指店鋪内的櫃台,例如《金瓶梅》中多次出現“水櫃”描述酒鋪陳設(、)。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文獻、文學作品及工程術語,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金瓶梅》《宋史》等原文(來源:、5、8、10)。
水櫃是指用于儲存水源或儲水的設施。
水櫃的部首是水,筆畫數為十一畫。
水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需要儲存水源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出現了水櫃這一概念。如今,水櫃已經成為常見的詞彙,用于描述儲存水源的設施。
水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水櫃」。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水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水櫃」,字形更加古樸而有特色。
1. 我們家的花園裡有一個水櫃,可以儲存雨水。
2. 鎮上修建了一座大型水櫃,為居民提供充足的飲用水。
水塔、水箱、蓄水池、水井、水泵
水庫、水池、水槽
水瓶(指小容量的裝水容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