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缟素的意思、缟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缟素的解釋

[white mourning dress] 白色。缟與素都是白色的生絹,引申為白色;指喪服;比喻儉樸

若是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戰國策·魏策》

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缟素為資。——《史記·留侯世家》

詳細解釋

(1).白色喪服。《管子·輕重甲》:“故君請縞素而就士室。”《史記·高祖本紀》:“今 項羽 放殺 義帝 於 江 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後漢書·順帝紀》:“ 茂陵 園寝災,帝縞素避正殿。” 清 吳偉業 《圓圓曲》:“痛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顔。”

(2).白色。 漢 桓寬 《鹽鐵論·非鞅》:“縞素不能自分於緇墨,聖賢不能自理於亂世。”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賞花》:“縞素花王,逞清真國色。” 清 孫枝蔚 《夏日坐郭長仲水邊梅花亭長歌》:“憐我不如階下石,曾墜殘香分縞素。”

(3).喻樸素。《史記·留侯世家》:“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欲 沛公 反 秦 奢泰。” 明 屠隆 《昙花記·公子思親》:“婆婆縞素清齋,幽栖良苦。”《西湖佳話·孤山隱迹》:“ 和靖 所愛者,愛其一種縞素襟懷,冷香滋味,與己之性情相合耳。”

(4).供書畫用的白絹。亦指書畫。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将軍畫馬圖歌》:“此皆騎戰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沙。” 宋 蘇轍 《李公麟<陽關圖>二絕》之一:“誰遣 百時 開縞素,蕭條邊思坐中生。” 明 高啟 《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詩:“身騎黃鶴去來遠,縞素飄落流塵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缟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絲織品,後引申為特指喪服。以下從語義演變、文化象征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詞源 "缟"本指精細的白絹,《說文解字》釋為"缯之精白者"(漢典);"素"在《康熙字典》中解作"白緻缯"(教育部《異體字字典》)。二者連用強化了白色織物的屬性,如《戰國策》載"強弩之力不能穿魯缟",即用其原義。

二、喪服象征 自周代确立五服制度後,白色成為喪禮主色。《禮記·檀弓》載"喪冠不緌",孔穎達疏證時強調"缟素為兇飾"(《十三經注疏》)。這種服飾制度在《史記·高祖本紀》得到印證:"發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今項羽放殺之,寡人親為發喪,兵皆缟素』",說明其作為集體哀悼标識的功能。

三、文學意象擴展 在詩詞創作中,缟素常喻指高潔品性,《楚辭·九章》"思忠欲自厲,冰清玉潔"即以素色比德。李賀《蝴蝶飛》"楊花撲帳春雲熱,龜甲屏風醉眼緘"中的缟素意象,則通過白色營造出凄清意境(《全唐詩》箋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降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文學創作領域。理解其内涵需結合中國古代服飾制度、色彩哲學及詩詞比興傳統,方能準确把握其文化負載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缟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ǎo sù,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本義與材質

“缟”和“素”均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生絹,是古代一種精細的絲織品。兩者合稱時,可泛指白色,例如《鹽鐵論》中“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即用白色絹帛與黑色墨迹對比,比喻純潔易被玷污。

2.引申為喪服

古代喪禮中,親屬需穿白色麻布衣服以示哀悼,因此“缟素”成為喪服的代稱。例如:

3.比喻儉樸

因白色生絹無紋飾,“缟素”也象征樸素節儉,如《管子·輕重甲》中“君請缟素而就士室”,描述君主以簡樸姿态接近賢士。

其他補充

“缟素”一詞融合了材質、禮制與文化隱喻,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豎本旨禀給臣畜赤精精赤衛隊愁緒如麻揣稱村拳蕩佚陡跌分清附炎杠棒怪妄滾利錢黃溪教材屆時進時進退中度糾治卷手立槁離散羅綴馬電碼目蠓煙面如土色命篇凝瞳盤緣譬稱普天之下遣動強羊繦杖起廢啟居嶔岑山七聖刀乞索兒嚷叫熱照茹柔吐剛色球商龍受過手力資熟聞庶習田人屠破蛙角哇哩哇啦污糟鶱鶱消禳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