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鄙啬;吝惜。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貴夫亮達,布而存之;惡夫矜吝,棄而遠之。”
“矜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矜吝(jīn lìn)指鄙啬、吝惜,即對財物或情感過分吝啬、不願分享。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延伸含義,可參考嵇康《釋私論》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矜吝這個詞是指人或行為在自身能力或財富上有所保守或刻意限制,不願意大方或慷慨對待他人或事物。表現出的是一種小心謹慎、吝啬節儉的态度。
矜吝這個詞由石和千兩個部首組成,石為左部首,千為右部首。矜吝這兩個字一共有8個筆畫。
矜吝來源于《說文解字》。其中,“矜”原本是一個形意字,表示“矩尺”的形狀。後來演變成動詞意味,“借喻幫助人”的含義。而“吝”原本意味為“貧窮”,後來引申為“自私、節省”的意思。
矜吝的繁體寫法為“矜吝”。
在古代,矜吝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矜字當時的寫法是 “矜” (口中夾石),吝字的寫法則是“捶”(手捶打)。在古代,矜的意思偏向于“借喻幫助人”,而吝的意思更多地指向“節儉、吝啬”。
1. 他矜吝地拒絕了朋友的幫助,甯願自己苦苦支撐。
2. 她矜吝地隻給了一個小小的禮物,不願意付出更多。
3. 這個富有的商人非常矜吝,舍不得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1. 矜誇:自誇、炫耀。
2. 吝啬:小氣、吝啬。
3. 吝啬鬼:指非常吝啬的人。
4. 矜持:保持節制、謹慎。
5. 矜貴:自視身份高貴、看不起人。
1. 吝啬:小氣、節儉。
2. 吝啬鬼:守財奴。
3. 吝啬症:過分吝啬的行為習慣。
1. 慷慨:大方、慷慨。
2. 慷慨解囊:形容捐贈慷慨大方。
3. 大方:慷慨、不吝啬。
【别人正在浏覽】